本文转自:西部网
社会力量作为带动区域体育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需要科学引导,积极扶持。
榆林运动康复医疗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经榆林市民政局核准、榆林市卫健委审批、北京沙漠精灵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以“体医融合”为理念的运动康复专科医疗机构。中心与榆林市体育运动学校科研中心合作成立运动康复保障基地。主要开展了包括慢病运动干预、运动损伤及手术后康复;青少年功能性脊柱侧弯等异常姿态的康复;颈肩腰腿痛康复;机关团体单位运动体适能检测与监测、赛事运动康复保障等八大服务模块。中心后期通过苏陕协作在科创新城拟建设以新型体育消费模式医院、慢病运动干预中心、医疗酒店、智慧养老、健康大数据中心、智慧赛事等七个大中心的综合体,有力提升区域内消费水平提升能力,创新体育业态发展新模式。
一、目前基层体育产业发展的困境
(一)中、省政策在地级落实不够具体。目前地级市内关于推进中、省的相关政策没有出台具体可供执行的文件、导致很多有意愿的单位无法正常合作。例如:“健康屋”慢病运动干预门诊、工会购买健身服务、申请用地等项目在地区一级的城市中并未有具体化的政策支持,导致推进缓慢。
(二)企业融资困难。目前对于社会力量参与的体育产业类项目没有明确的融资扶持政策,导致企业不敢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建设。
(三)宣传引导不到位。基层体育消费处于市场教育阶段,政府引导性不强,持续曝光频率不足,不利于体育消费业态的形成。
(四)运营成本大。大型体育场馆社会化运营成本大,不利于社会力量参与运营。
(五)健身场馆与疫情防控的矛盾观念。健身场馆中的消费人群均为经常进行规律锻炼的健康人群,长期规律锻炼的人机体免疫力高,反而不容易患病,但目前防控政策为,一旦有疫情扩散隐患时第一个关闭的就是健身场馆,这与运动是良医的理念相互矛盾。
二、相关建议
(一)加快中省政策在基层市县落地实施进程。例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按职业类型制定健身指导方案。工会经费为职工购买健身服务;制定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办法及实施细则。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健康陕西行动的实施意见(陕政发〔〕7号)建立群众身边的科学健身站点和组织服务体系。大力普及体检和体质监测融合的健康检查方式;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卫医发〔〕42号文件》社会力量可以通过政府划拨、协议出让、租赁等方式取得医疗卫生用地使用权等相关政策文件落地实施。
(二)简化体育产业融资流程、促进社会力量参与体育新业态事业。体育产业的运营成本大、体现公益性的同时也意味着营利周期变长、加之新冠疫情背景下融资就成为了维持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持手段,针对体育产业融资相关事宜出台相应扶持政策缓解体育产业营利周期内资金需求。
(三)加强对体育产业相关企业的宣传与舆论引导。目前基层体育消费市场消费意识淡薄,早期主要通过政府政策引导与宣传等方式对消费人群进行消费行为教育,其中需要持续的宣传曝光才能增进公众从了解、接受、参与、消费、认可、消费习惯养成进而形成体育消费业态。故政府在体育产业引进的过程中应该加强体育产业相关项目的正面宣传并形成持续的曝光频率。
(四)加快大型体育场馆落实低价或免费开放。赛事举办对于形成专项运动培训、体育用品等相关行业带动力量大,目前榆林市大型体育场馆较多,可满足各种常规赛事的举办,但高额的租聘费用和复杂的租聘审批流程降低了社会力量参与组织赛事的积极性。希望能尽快落实相关惠民措施,由正规的体育运营公司接管运营盘活体育市场。
(五)科学处理疫情防控与场馆运营的矛盾。建议对防控措施到位、空气流动性好、空间较大的健身中心暂缓关闭,避免一刀切的政策。也是对公民是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运动是良医等全民健身健康理念的行动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