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截图。图文无关。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据中国之声报道,年陕西省委省政府要求榆林横山区撤并个人以下的行政村庄,但横山区直到年才开始行动。在撤并过程中,又由于种种原因,有36个行政村没能撤并。但省民政厅已撤销了这36个村庄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导致这些村成了没有证件的“黑户村”。
撤村并村,村没撤成,代码就没了,最终代价被转嫁给了处在末端的村民:由于没有获得省厅的认可,这36个村委会无法刻制公章、不能开设银行账户,村民办理社会事务时,也无法进入省市各级软件平台,正常生活和事务办理受到不小的影响。
撤村并村的确会面临很多难题,绝不是名称合并那么简单。即便如此,撤并出现衔接不当,以至于让村民“埋单”,这仍需追问与反思。
首先,省市两级政府年就发文要求撤村并村,横山区有关部门拖了四年才行动。行动之后,又有36个村最终未能撤并。
对于拖延的原因,横山区政府回应称,36个没撤并的村庄,有部分村是当地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域,有的已被纳为乡村振兴战略示范点。一旦撤并,会对整个乡村规划造成一定的影响,也就没进行撤并。撤村并村是否与“中心区域”定位相悖,仍需解释。但就算有冲突,也宜尽早提出,在撤并项目规划之处就及时做出调整。
查阅当地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