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之花
——青年画家张李锋的油画艺术漫谈
高海平/撰文
图/张李锋
张李峰在创作现场张李锋,男,汉族,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人,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综合绘画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工作生活于榆林。现为职业画家,创办美术高考培训机构“榆林人文画室”。
张李峰油画作品一、写在前面
学习美术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优胜劣汰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反而学习美术也是幸福的。美术只是一个学科方向,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需要坚持,更需要耐力,这个耐力是需要持久的耐力,不是一时即兴,要想在“美术”作为“事业”成功就要下工夫,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也不是外面传说中的那么容易,我们都是从爱好到学习,再到专业学习,然后从事专业创作,付出的努力只有自己知道。最初学习美术的很多,最后坚持下来的寥寥无几,张李锋就是坚持下来的佼佼者之一。
近年来,张李锋在榆林发展,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创作天地,开设美术高考培训基地和独立艺术工作室。在闲暇之余到基层到农村写生创作,近来观看近作,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真是创作出不少的作品,甚是欣慰,画家就是这样,画家就是有画痴的感觉,画就是画家的世界,就是画家舞台,画里就藏着画家的性格和画家全部,好的作品感动人的,自然就会被藏家所青睐。
二、初识张李锋并在榆林学画
张李锋,画者,画家,培训师也!与我相处二十年的画友和至交。原因是这样的。
年的夏天,经同为画友,初中同学,年考入榆林师范学校,即将毕业的李林杰同学介绍到榆林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美术老师郑长虹画室学习。当时画室在榆林二街中心位置的古城大厦的三楼上,印象中古城大厦是榆林最佳的位置,属于榆林的市中心,画室楼下有个院子售卖有美术用品和画材等,初来“大城市”榆林一切显得特别“高大上”,见什么都感觉特别的稀奇,尤其是卖画材的。初中美术老师给我们采购画材专门乘班车到榆林市区,我估计就是这家采购的?
此时我读高二,假期来榆林学习美术,准备考美院。从那时起,我与张李锋相识并一起考入美院,又在美院共同学习、生活了四年,毕业后都走上了美术培训、创作的道路创业道路。可以说是了解彼此的。
在榆林学习美术,条件的艰苦在今天是无法想象的,就这样挺了过来,感谢郑长虹老师的包容与鼓励。吃饭在楼下隔壁的一个巷子了的“羊杂碎”,吃够了,真的吃够了,现在见了羊杂碎就躲。学习期间睡在画室,学习也在画室。
第二年,画室搬入西沙榆林市职教中心的教室,在那里了学习了近四个多月,占用郑老师的办公室搭架子床借住兼厨房,张李锋有一手好的厨艺,炒土豆丝一绝,蒸米饭、煮挂面,基本都是他来干,我们四个都是食客,吃饱喝足了就到画室开始训练,我们都非常自觉,不需要老师催促,当然也得到老师的批评,此时我们更加努力学习,争取考个好成绩来报答,这个是最初的初衷,也是老师的初衷。
三、与张李锋一同考入美院
在榆林学习,画室人少,老师能给有序指导,上午画素描静物或头像写生,下午画静物色彩,晚上画人物速写,轮流做模特,也有在楼下请遛弯的老爷爷当模特,当然给老爷爷一定数额的报酬。当时画的这些素描、速写、色彩作品我至今都有完整的保留。学习是一个过程,回头看这个过程是非常精彩的,也是耐人寻味的。
在榆林学习,郑老师画室隔壁还有一美术老师的画室只有一个学生,也与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吃饭,之后也考入了美院。我们经过考前学习,当然都是刻苦的,郑老师基本寸步不离,不厌其烦的手把手教,亲自示范,当初的画面至今不能忘怀。从调色、构图、造型等,到各种光影、透视、反光、高光,以及各种色彩的搭配,相互之间的影响,互补关系,黑白灰之间的关系等等都是这个时候掌握的,至今都是艺术创作的有力指导武器。选老师很重要,人生能够遇到这样的老师就是幸福。
就这样,学习没有捷径,只有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地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只有踩实了才能走得更好更远。经过努力我们四个都考上了美院,曾轰动一时。
这个直接影响着今天做美术培训和美术创作的张李锋同学。言传身教影响着一代人,也可以造福一代人。去年张李锋多次赴西安送学生到美院大画室集训,来我的工作室小息,谈论之余我看出来有诸多郑老师影子的影响,今天又彰显在了张李锋和他的学生的身上,我感到非常的高兴和欣慰,我想已故的郑老师在天也是欣慰的。
四、在美院求学的点点滴滴
经过前期的专业全省联考,又参加了美院单独招生考试,均过线,并得到“优秀”的成绩,接下来就是文化课考试。
经过三个月在校文化课的学习,到了“黑色”的年7月7日,各自按时在各县的考点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经过三天的“战斗”,过了一个月高考成绩挂榜,挺自信的,知道自己考的还“能行”,因通信不便,到处打问着张李锋的消息,也没能打问着,就这么等待着,再过了一个月,美院“录取通知书”下来了,也没能打问上张李锋的,我跑到榆林找郑老师,郑老师说:“你们几个都被录取了”。这才安心了。
转眼间,就到了美院报到的日子,9月10日,按时按点报到,办各种入学手续,刚刚赶到美院专家楼下就遇到了郑老师也在,张李锋他们几个都在,原来郑老师是给我们几个送行的,当时十分感动!在美院经过开学军训、上课、考试、考察、交流等等各个环节,经过四年的学习都顺利毕业并获得学位。
在美院学习期间,张李锋学习的是综合绘画专业,综绘是一个探索性十分强的专业,各种材料均可入画,只要能够想到的都能创作出有思想有力度的作品。此时油画成为张李锋的主攻方向,经过四年的努力,毕业作品成果赢得藏家的信赖,藏家都是慧眼识珠,火眼金睛的,一眼就认出作品具有收藏潜力,经过拍卖会上多轮竞价,最终以数万余元的高价成交。
经过美院专业绘画艺术的训练,掌握了专业的创作技能,并在文化课领域都得到了优秀。美院不光专业要搞好,文化课更要重视,少了一门就不行,不能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拿到这些证件就要付出比常人几倍的代价。
在美院,文化课学习和艺术创作熬夜熬通宵是非常普遍的事情,所以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一点都不为过。
另外,张李锋在美院打篮球也是出了名的,经常出现在美院和代表美院出现各个高校赛场,赢得了不少荣誉,最主要的强身健体。为艺术创造保证了健康的体魄。今天也是如此。
五、美院毕业后走入艺术道路
美院毕业后,张李锋回到了出发地榆林发展,开办了“榆林人文画室”,为榆林当地培养了大批美术人才,相当一部分学生考入美院和相关专业高等学校。这就是“滴水之余当涌泉相报”。也许是受到了郑老师的影响,在做自己需要做的事。
美院毕业后,张李锋一直坚持油画艺术创作,驾车拉着油画框到山涧沟壑写生,一画就是一整天。有时约三五好友一起写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部分参加省市各种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得各种奖项嘉奖。
美院毕业后,张李锋在油画艺术创作上有了全新的艺术脱变。如油画选择黄土高坡的夕阳西下,对光的研究,色彩的探索,有了自己在创作上的独立思考,在艺术创作上开辟属于自己的艺术世界。他在作品中体现的黄土高原上的山山峁峁、沟沟壑壑、小桥流水、窑洞人家、花草树木、人文环境等等,都是张李锋笔下的创作的源泉,仿佛山水都是有灵性的,都是活的。
从另外角度分析,陕北是画不尽的,也是画不完的,陕北就是一本“大百科全书”,“陕北”一词是陕西省北部的简称,具有黄土文化、草原文化、游牧文化、黄河文化、皇帝文化、长城文化等文化艺术综合体,张李锋在他的笔下更能够体现的淋漓尽致,尽最大能力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
画家张李锋生长在佳县的黄河边畔,对陕北黄土地和人文居所有着亲身体验。也许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张李锋的踏实我是了解的,前后近二十年的相处,有了自己的事业和艺术创作工作室,最近有建立了自己的藏画库,这时使得我恍然大悟,原来张李锋的努力是被我低估了,画了大量的作品,每一幅作品工作量都是十分了得,可以说每一幅都是描绘黄土地的,为黄土地造像,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意义。
榆林美术的发展壮大需要执着付出的人,像张李锋这样美院毕业的又受到美术造型专业训练的画家是非常难得的,相信榆林市政府、市美协等机构重视的,美术有用吗?答案五花八门,就算没用,恰恰相反,没用的就是有用的。记得莫言在答记者问时:“文学有用吗?”“没用,就是没用才是有用的”。一样的道理,用在美术也是同理。再说“美术是什么”?答案很简单,你所看到的都是与美术有关。张李锋就是榆林发现美的那双眼睛。
结语
总之,“沙漠之花”就是张李锋在艺术创作邻域最佳的诠释。这一点给予他一点不为过,也是鼓舞老同学、支持老同学在艺术创作道路上越走越好,脚踏实地走出属于自己的一篇艺术天地。榆林美术发展与壮大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特别是美术专业人才的引进,要留得住,就要有政策和待遇的支持,就有幸福感,像有张李锋这样的美术专业人才无私的为榆林做贡献也是十分难得的,相信他在榆林不断发展,为榆林美术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年5月30日西安急笔
高海平在陕北采风高海平:先后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和艺术学硕士学位。现为西安中国画院画家、研究员,西安美院中国画学院刘文西工作室专业教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等。擅长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书法艺术创作和美术理论研究。曾获得陕西美术奖、陕西文艺评论奖、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多项。出版有《陕北村落彩绘考察》《榆林印迹》《延安印象》《陕西古塔》《高海平画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