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石光银、牛玉琴、张应龙等治沙英模的带动下,义务植树,已成为榆林人镌刻在基因里的本能,并由此书写了值得每一个榆林人引以为傲的“绿色奇迹”。手植苍松翠柏,妆点锦绣山河,让“榆林绿”更浓郁,让“森林城”更靓丽!
万亩流沙全部治理,沙漠腹地披上绿装,长城、北缘、环山、灵榆4条防护林带筑起公里的“绿色长城”……
新中国成立初期,榆林仅残存60万亩天然林,林木绿化率尚不足0.9%。“风刮黄沙难睁眼,庄稼苗苗出不全。房屋埋压人移走,看见黄沙就摇头……”正是当年榆林“沙进人退”历史的真实写照。
榆林河滨公园。
“要想风沙住,就得多栽树。”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春天,在西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陕北防沙林场的组织下,榆林广大机关干部和工农兵代表,在榆溪河畔共同开启了榆林义务植树的历史大幕。此后,从风沙肆虐不止的毛乌素,到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地,处处皆是榆林干部群众孜孜追寻绿色梦想的身影。
绥德县义务植树基地。
年12月,随着《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在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义务植树,更成为了榆林全民与春天不变的约定。
年,开展“大种百万亩柠条”行动;年,97万人参加义务植树,共植树万株;年,义务植树人数突破万人,植树万株……
子洲县佛殿堂生态公园。
生命不息,治沙不止。在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石光银、牛玉琴、张应龙等治沙英模的带动下,义务植树,已成为榆林人镌刻在基因里的本能,并由此书写了值得每一个榆林人引以为傲的“绿色奇迹”。
义务植树40年,累计上劳多万人次,种植树木3.4亿株,全市林木覆盖率从0.9%提高到34.3%;毛乌素沙漠万亩流沙全部得到治理,将陕西的绿色版图向北延伸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万平方公里,年入黄泥沙量由建国初的5.13亿吨减少到2.1亿吨;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被列为国家西部干旱半干旱沙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试点;全面启动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开启榆林生态优先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黄土高坡披绿装。
从荒漠到一片林“海”,榆林人对自然满怀敬畏,对绿色充满热爱;只因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一茬接着干;只因始终将绿色发展理念牢记心底,以实干担当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而塞上大地的每一棵参天巨树,都见证着绿水青山结出的累累硕果,并昭示着“两山”理念指引的美好未来。手植苍松翠柏,妆点锦绣山河,让“榆林绿”更浓郁,让“森林城”更靓丽!
来源:榆林市林业和草原局(图片均为资料图)
责任编辑:L相关新闻植树榆林义务榆林人李春临:坚定创则必胜的决心和意-09-:53榆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九次-08-:06医院:强化专业技能,提-08-:54医院:强化专业技能,提-08-:51医院:强化专业技能,提-08-:48榆林体彩召开干部作风集中整顿工-08-:31抗旱保粮体系在行动-08-:36“榆林的山来榆林的水,土豆花儿-08-:42省十七运会将于年8月6日在榆-08-:22孙利斌到天赐湾镇调研指导抗旱工-08-:58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