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轿车与摩托车发生事故现场画面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治理日趋复杂,传统的治安防控措施、基础设施已经难以满足现实需求。年,绥德县强化“平安乡村”技防建设,切实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县委政法委持续推进“小探头”工程,花小钱办大事,发动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共同参与治安防范,率先实现治安防控“全覆盖、无死角”。
办案破案“神助手”
年10月5日下午,绥德县公安局指挥中心接到一起报案,在绥德县中角镇延家川村路段,一辆小轿车与一辆摩托车发生交通事故,有人员受伤。交警到达现场后,发现摩托车驾医院抢救。因为事故的第一现场发生了变动,警方无法取得最原始的证据,在调查的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对于事故发生的情况却各执一词。民警走访的过程中发现村委会附近路段装有监控摄像头,这让案件有了转机。
该县交管大队事故中队副中队长李江江告诉:“村长告诉我们,监控是乡村平安建设安装的,所以我们赶赴县政府调取了监控视频,还原了现场。一辆银灰色小轿车临时停靠在道路一侧,而后边的小轿车在没有观察对方车道是否有车的情况下继续减速慢行,所以双方就发生了碰撞。最终双方当事人认可了调查结果,同意协商处理。”
听说“小探头”可以破大案,家住四十里铺镇赵家砭村的王竹芳也想让农村“智慧安防”平台帮她解决问题,因为不久前,她家的两只羊丢了。
“晚上9点左右把羊圈到后坡上,第二天上午准备去放羊,发现坡上有一滩血,我们的羊丢了两只,其中一只是种羊,有多斤,我真是急坏了,当时就报了警。”王竹芳回忆说。
接警后,民警迅速展开调查,在监控视频的调取中,民警发现有一个人总在这段时间的夜里,频繁出现在村子附近,经过多次研判分析,民警确定这个人就是盗窃者。
“平安乡村”技防建设的推进,使治安防范措施延伸到了社区的背街小巷和老百姓的身边,进一步织密了农村“平安网”,有效地阻止了可防性案件发生,切实维护了农村和谐稳定。
化解矛盾“好帮手”
名州镇东街社区是榆林市基层社会治理示范点,这个社区属于绥德县老旧小区,流动人口多,治理难度大,绥德县年开展实施了“平安乡村”技防建设以来,辖区的社会治安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左随军是东街社区的居民,最近有件烦心事困扰着他。前段时间,他的妻子到房顶拔杂草,回来后发现自己放在炕头的包被人动过,里面的块钱没了。由于家里没来外人,他们怀疑是邻居顺手牵羊把钱拿走了,这以后邻里怎么相处?左随军左思右想,去东街社区调取了监控视频,发现一名陌生中年男子走到他家门口时东张西望徘徊了一阵儿,然后大摇大摆地走了进去……
排除了邻居的嫌疑,左随军放下心来,“小探头”让他解开了心里的“疙瘩”。
名州镇东街社区总支书记宋腾云表示:自从“小探头”工程开始以来,辖区内的环境卫生好了,矛盾纠纷也少了,我们有四五起矛盾纠纷案件都是借助小探头把事情弄明白的,我们东街社区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加强“平安乡村”建设工作,是一号文件连续两年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点任务。年绥德县委政法委致力于“平安乡村”技防建设,与电信签订了“平安乡村”项目建设框架协议,按照每个监控点电信公司补贴元、县区财政自筹元的方式,在绥德县试点推行镇、村两级“平安乡村”技防建设平台,用信息铸盾,靠科技淬剑,平安建设工作做到了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运行。
“通过监控中心的大屏幕能看到‘小探头’工程涵盖的16个镇、1个便民服务中心的个行政村和11个社区的情况,我们一共安装了小探头个,主要分布在村委会办公室、道路岔路口、背街小巷以及人流、车流量大的街道,校园周边做到了全覆盖。能做到自动追踪,实现音频和视频的同时监控、实时监控。”绥德县委政法委副书记任宏伟向介绍。
小探头构筑社会大平安。党的十九大,特别是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安排部署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全力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进“平安乡村”技防建设,对社会管理、打击犯罪、治安防控、服务民生、助力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对于提升城乡公共安全感、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文图/张欢王楠
作者/来源:榆林传媒中心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