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神木市境内公路总里程达.公里(高速公路公里,一级公路.25公里,二级公路.03公里,三级公路.57公里,四级公路.公里,等外公路52.公里),行政村通畅率%。“十三五”期间,神木市基本建成“四纵五横一环”的公路框架,形成以国省道为骨架、以县乡道为支干、以乡村道路为脉络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通过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和路网状况的显著改善,实现“四好”农村公路的总目标。
农村公路是覆盖范围最广、服务人口最多、提供服务最普遍、公益性最强的交通基础设施。年至年,神木市连续四年被陕西省公路局评为全省农村公路“好路杯”先进单位;年,成为榆林市首个“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高家堡镇、尔林兔镇被榆林市政府命名为度榆林市“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店塔镇、西沙街道办事处被榆林市政府命名为年度“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
建好农村公路打通“最后一公里”
年以来,神木市先后实施完工了神木西过境红柳林至赵家梁公路、国道榆林至陕蒙界改造(神木段)、神树沟至高家堡公路改扩建工程、沿黄公路改造提升工程、中锦路渡口至锦界段改造工程、西沟赵家梁至吴家塔公路、锦界(河湾)至尔林兔通村道路(旅游专线)、孙家岔柳树峁至袁家村公路、高家堡古镇过境、神锦大街至西过境连接线、郭家湾大桥至乌兰色太3公里道路等一批新改建公路工程,建成通村(组)公路多公里。所有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质量监督都以设计文件、技术规范和质量检测评定标准为依据,突出质量检测重点部位,重点工序和检测频率,建立有效监督管理机制,把好原材料进场关、施工工序关、工程监督关、现场管理关和工程检测关等五个关口。将农村公路“七公开”制度列入合同管理范围,加强项目安全管理,强化交工验收审计。
管好农村公路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出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养护职责,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依托“三整治、三提升”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开展“道路清洁百日治理”“公路扬尘治理”等行动,加强农村公路绿化美化,加大路域环境整治;全面落实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和镇(街)农村公路管理所的职责,设立专职农村公路管理所,建立村道管理议事机制,爱路护路的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及群防群治体系制定和建设率达%;农村公路超限超载率稳定控制在3%以内。
养好农村公路实现交通安全畅通
自开展“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以来,神木市按照“组织到位、硬件到位、人员到位、技术到位、经费到位”五到位要求,提升农村公路养护水平。落实农村公路精细化养护,建成基层公路管护站20个,农村公路列养率和季节性养护率达%。
运营好农村公路
以“线”带“面”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路畅民安,路畅民富。神木市实现巡查管理常态化,加大巡查力度和密度,形成联合执法机制;依托现有路网,建成农村客运招呼站30个;开通网络售票、电话预约等服务,具备条件建制村%通班线客车;向城市周边有条件的镇街村组推行农村客运公交化,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达到AAAA级;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
近年来,随着公路改造提升的深入,“四好农村路”建设补足了交通短板,让交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支撑性作用,解决服务农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一条条农村公路,神木市抢抓机遇,着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产业,尤其以沿黄四镇红色文化为底蕴,全力搞好黄河沿岸植树造林,突出抓好以菜园、果园、乐园为主的“三园”经济,形成了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沿黄生态走廊,积极打造集文物考古展示、文化休闲旅游、乡村休闲旅游、慢生活度假、影视基地建设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助力乡村产业发展转型,推动神木经济高质量发展。(贾妮李斌)
来源:神木市交通运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