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李孟)国家卫健委近日表示,今年将在全国家医院开设无痛分娩试点。长期以来,产妇正常分娩过程伴随的疼痛被认为是生产过程中必然的经历。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到,不少人对无痛分娩还存在着“影响胎儿健康”“无痛分娩就是剖宫产”的误解,麻醉医生紧缺等因素也制约着无痛分娩的推广。
全国家医院将开设无痛分娩试点
医学上把疼痛分为十级,分娩时的疼痛可达到最高的第十级。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够忍受分娩的疼痛,年陕西榆林产妇跳楼事件仍然存在于很多人的记忆中,有些女性甚至因为害怕分娩时的疼痛而选择剖宫产。
国家卫健委官方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剖宫产率达36.7%。国家卫健委妇幼司司长秦耕表示,剖宫产是妇产科一个适宜的临床技术,本身无可厚非,针对有一些指征的孕产妇及时给予剖宫产能够保证母婴安全。不过,由于部分地区和个人的多方面因素影响,一些地区和机构对于剖宫产的医学指征把控不严,导致剖宫产不合理率的上升。
相比剖宫产需要进行产后恢复和护理,无痛分娩可能是相对更舒适、安全的生产方式。无痛分娩又称分娩镇痛技术,是其原理是通过导管注射少量麻醉药,作用于局部神经,阻断痛觉的传导,从而达到镇痛的目的。不少产妇和产妇家属担心麻醉药的使用会影响婴儿发育和产妇哺乳,因此拒绝无痛分娩。
国家卫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