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榆林城区,一幅“城在园中,路在景中,人在画中”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这种美好,来自车水马龙的大街小巷里,街容整洁,车来人往,秩序井然;这种美好,来自公园游园的热闹喧嚣间,河清水绿,轻歌曼舞,谈笑风生;这种美好,来自在商圈楼宇的现代气息中,沿街行走,门店整齐,广告牌焕然一新,城市天际线清亮而美丽……
年,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城市更新,倾听群众呼声,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以千帆竞发的态势,昂首前行,致力于“内外兼修”提升城市品质,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的幸福再“升级”。
开启省十七运会城市功能和品质提升攻坚战,高质量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新建路修建于年,是榆林城区一条重要的城市主干道。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地下管网系统单一、路面等级较低,且无供热、燃气、通信等公用管网,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年,我市将新建路改造确定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第一件事。该项目于年3月15日开工,24小时连续施工,到7月底全长米的新建路改造基本完工并放开通行,彻底解决了道路等级低、雨污合流、钟楼巷区域城市内涝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普遍赞誉。
城市更新既是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新建路的“改造”就是一个生动例证。年,我市全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心城区实施了道路桥梁、市政公用、古城保护、公园体系、河道治理、统建代建等方面50个项目。
我市全面开启省十七运城市功能和品质提升攻坚战,重点围绕赛事、迎宾和文旅线路,实施榆林大道等14条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新建路等8条道路绿化工程,人民路等3条道路两侧裸漏土地整治工程,环城北路特大桥等15座桥梁景观照明改造工程,交通干道照明提升工程等。同时,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科学合理设置道路交通护栏,计划在21条道路设置交通护栏,让群众出行更安全高效,目前已完成金沙路、红山路道路隔离护栏设置。
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城市更新重要一环,连接着百姓生活的冷暖。年,中省下达我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个已全部开工,其中完工18个,加装电梯21部。同时,我市棚改项目收尾取得重大突破,拆除了影响青山路、肤施南路、驼峰路拓宽、兴中路、新三路等市政道路的尾留户26户(含青山路3户),拆除房屋建筑面积.16平方米,新三路棚改项目率先达到净地条件。
既有“颜值”又有“气质”,动真碰硬提升城市品质
人们评价一个城市,最直观的就是城市面貌。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道路宽敞通畅,市容靓丽整洁。“和过去相比,脏乱的街道变得干净了,市场变得整洁有序了,老旧楼区也变得生态宜居了,如今走在大街上,私搭乱建、占道经营、乱贴乱画的现象几乎很少能看见了!”市民刘先生称赞道。
城市管理事关城市形象,更事关民生幸福。一年来,我市强化监管、落实长效、多措并举,逐步推进,市容秩序全面提升,动真碰硬提升城市品质,达到“颜值”和“气质”双提升。针对停车乱、停车难问题,我市开展停车领域专项治理,规范管理了道路两侧停车场(点)处个停车泊位,完成63处个停车泊位的延期备案管理;同时,突出案件线索查办,严肃查处了3起违法乱收费案件,对5名公职人员进行行政约谈,对20名工作不尽责的一线停车收费人员给予辞退。市执法局、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保护局、市住建局等9个单位联合开展了中心城区渣土运输和商砼车管理“百日攻坚”专项整治行动,从规范渣土和商砼运输企业准入、备案、施工现场管理、道路运输管理和规范执法人员行为入手,对整个渣土和商砼车运输进行闭环整治。
此外,我市对中心城区12个农贸市场的环境卫生、食品安全、创建宣传工作进行了督查,对南川村、沙河口村等城乡结合部存在的“十乱”等问题进行督办,拆除旱厕41处,并严格市容管理执法,整治占道经营7万余起,治理生活噪声污染余起。开展“清炉”行动,中心城区户餐饮单位油烟净化设施安装率%,户烧烤门店环保炉具更换率%,净化设备和环保炉具检测合格率%。开展流浪犬专项整治,对犬只进行芯片植入,实行“一犬一档”管理,建立健全了捕捉、收容、处置等犬只管理机制。
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城居生态,让“品质宜居榆林”内外兼修
鳞次栉比的高楼、宽阔通畅的道路、绿树成荫的街景、鲜花环绕的公园、川流不息的车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如今的榆林已初步建成宜居、宜商、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
年,我市聚焦项目促投入,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大力推进停车场项目建设和小型停车场点设置,建成了市委西侧、曼哈顿东门、富康路、桃园小区东街广场、医院西侧5处停车场,新增个停车位;设置小型停车场(点)处,增加停车位个,停车位逐年增长,中心城区各类停车场已达多个,停车位超过15万个,中心城区车辆与停车位的配比由年的1:0.2增加到现在的1:0.4。
我市积极推进“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项目建设,市委西侧、榆林大道、机场路、金沙路、火车站等绿化提升改造项目全面实施,完成了工程总量的75%。加快推进垃圾分类末端设施建设,建成了市科技馆、市政大楼2处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基地和中心城区河滨公园北段、阳光广场、世纪广场等3个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安装分类式收集亭19个,居民小区建成分类式垃圾回收屋8座。
同时,紧扣民生抓重点,城居生态进一步优化。我市坚持“严查、严控、严拆”的管控措施,对存量违建积极治理消化,累计拆除违法建设2.3万平方米,罚款34万余元,消化历史遗留违建约1.6万平方米。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出台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考核细则》等规范性文件,中心城区确定了80个试点单位,开展分类投放奖励兑换活动,鼓励市民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累计收回可回收垃圾1.7万余斤。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方面,出台了《榆林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提升五年行动方案(—年)》,将榆阳区确定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借鉴先进经验,推动榆阳区7个、其他县市区2个乡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各县市区补短板、强弱项,新建、提升改造乡镇垃圾场或转运站48座。此外,开展了黄河流域农村垃圾专项整治,积极推进示范镇建设。
记者赵娜韩飞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