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榆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胜利、榆林市发改委副主任刘小波出席发布会,介绍“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奋力谱写榆林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有关情况,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主持。
张胜利副市长介绍,榆林是14个国家能源供应基地之一,也是全国四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之一,陕西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十三五”期间,榆林市坚持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和改革开放取得了一系列的进步。年,榆林市经济总量亿元,到年底,经济总量亿元,年均经济增速7.7%。经济总量从年全国排名第61位,上升到年第54位,处于西部城市第6位。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元和元,较年分别增长1.2倍和1.4倍,预计今年年底,我们可以圆满完成“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
“十四五”,对榆林来说,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期和机遇期,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榆林来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榆林总体布局,在“十四五”期间,榆林高质量发展概括为“一三二二一”:即坚持“一个统领”,确定“三大目标”,提升“两个水平”,实现“两个更好”,服务一个定位,“十四五”甚至今后更长一段时间内,要把榆林建设成“现代化资源型领航城市”,这就是我们在未来“十四五”期间榆林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布局。
按照总体布局,榆林确定了今后一段时间全力以赴抓的10项重点工作。
一、坚持绿色发展。按照这个国家战略,榆林在未来一段时间将全力打造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一是构建大生态格局。新中国成立后一代又一代榆林人民防沙治沙、植树造林,去年底林草覆盖率达到34.8%,把陕西绿色板块自南向北推进了公里。二是发展绿色矿山、绿色油气井、绿色工厂。三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做好四废工作,危废、固废、医废和废水循环再利用,把资源“吃干榨净”。四是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通过市场化和法制化手段,坚决淘汰过剩落后产能,为我们高质量发展腾出环境容量和生产要素。
二、坚持安全发展。按照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我们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对榆林这样的资源型城市来讲,统筹发展和安全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去年榆林煤炭产量是4.65亿吨,“十四五”期间将按照稳中有进的基调,煤炭产量稳定在5亿吨左右,石油产量基本稳定在万吨左右,天然气产量稳定在亿方左右,给国家能源安全提供支撑和保障。
三、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经过十多年努力,通过资本积淀和技术创新,榆林在“十四五”甚至今后一段更长时期内,要实现从三个转化到三个转变,三个转变分别是“原料向材料转变、大宗化学品向终端应用品转变、煤化工产业链中低端向高端转变”。如果实现了三个转变,榆林经济就一定是高质量发展,
四、打造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把榆林建成东进西行、北上南下的交通运输中心;深度挖掘红色文化、黄土文化、历史文化等资源,打造区域文化中心;依托榆林经济活跃优势,建设现代化金融体系,把榆林打造成区域性金融中心。
五、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榆林既是资源型城市,同时也是全省第一产粮大市,去年粮食产量达到万吨。未来“十四五”,我们推进农业现代化方面,以规模化和科技创新,打造苹果、羊子、小杂粮、马铃薯、蔬菜5个百亿级现代化农业体系,通过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把群众吸引到农村来,实现产业兴旺、人民富裕。
六、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十四五”有两个方面一定是重中之重,一是科技创新,二是人才战略。榆林是全国最大的兰炭生产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金属镁生产基地,我们要依托榆林学院在兰炭、金属镁这些具有浓厚的榆林特色的传统产业上实现科技进步,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第三方面,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我们在“十四五”期间,加大企业在科技研发中的支持力度,让企业在科技创新这个主阵地中发挥它的主体作用。
七、推进人才强市战略。未来“十四五”,人才一定是各个方面争夺的焦点,我们在这方面有三个一批。一是引进一批高端人才,二是培养一批本土人才,三是共享一批顶尖人才,我们正在出台榆林人才强市战略,未来“十四五”,我们在榆林要建设一批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通过这些工作站,采用人才柔性政策,但求所用,不求所有,让一些顶尖人才能够引领榆林高质量发展。
八、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未来“十四五”,榆林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呼包鄂榆城市群,依托交通运输中心,榆林在未来要成为链接中亚和西亚重要的交通运输通道。“十四五”还要实现榆林口岸正式对外开放。继续办好煤炭博览会,把榆林打造成向西向北开放的窗口和门户。
九、精心打造科创新城。使榆林科创新城成为真正的科学之城、生态之城、未来之城。
十、实现经济发展稳中有进,榆林是一个文化交融和多元的地方,我们有红色文化、边塞文化、黄土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文化,通过深入的挖掘、整理和保护,我们要把榆林这个地方打造成区域性文化中心,还要沿着黄河、长城,以及当年转战陕北三条线布局我们的生态旅游,把榆林打造成西部文化旅游目的地。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