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南宫灵
榆林终于实现“县县通高速”!
1月20日,正是今天下午2点,绥延高速正式开始试运营。很多榆林人都在期待这条路的通行,因为它不但串联起榆林最后一个尚未通高速的县城清涧,更是解决了很多榆林人出行难的问题。
我们先从路线来看,绥延高速连接榆林市和延安市,贯穿绥德县、清涧县。绥德到延川段88公里,清涧到子长连接线31公里,它是国家高速公路榆林至蓝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省规划的三条纵向高速公路之一,也是全省首次以PPP模式建设的高速公路项目。
这条线路对于居民出行有多重要?
此前,从米脂去延安,必须先绕行子洲、靖边、安塞等县域,全程需要公里以及元的高速费用。若按照高速行车道km/h,需要超3小时的时间,万一遇上雨雪大雾特殊天气,恐怕一天时间就要浪费在路上了。
而绥延高速开通后,不需绕行,全程仅需.6公里,约35元高速费用即可。前后缩短了.4公里的路程,减少了元的高速费用。换句话说,若按上述标准,仅2小时便可到达。
对于榆林人来说,除了节省时间和钱外,最重要的是出行更加安全。在绥延高速开通前,同样路线上,人们出行以国道为主。由于大量的运煤车经此路段前往绥德或清涧再到山西、河南、山东等地,经常性大面积堵车,导致该路段出现小事故频发、大事故高发。
甚至在8年政协榆林市四届三次会议中,政协委员鱼克奎提案名为《关于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国道榆林至鱼河段高发事故的建议》,其中称:“在这短短的30公里路上每年死亡人数多达10几人,受伤人数更多,随着去年煤炭市场的再度火爆,运煤车辆不断增多,使得大事故不断攀升。”
而现在,绥延高速一开,必将分流掉一部分同线路国道上的车辆,同时高速路况更加优质,省时省钱,为居民出行、运输一定程度提高了安全性和便利程度。
此外,绥延高速的开通对于榆林交通网络的完善,具有节点性的意义。
过去数十年里,榆林12个县区仅清涧尚未开通高速。陕北地区多为山地,山路不仅危险且蜿蜒难行,国道和山路极大的减弱了清涧与外界联系的紧密性。
最简单的例子,清涧靠东,许多运煤车辆去往河南、山东,都会选择通过绥德或者清涧。如果绥德有高速公路,安全且快速,而清涧只有危险漫长的国道山路,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前者。
一个县城与外界连接性差,非常可怕。
从小处着眼,我们会逐渐看到清涧与其他县城越来越大的差距。对于县城的经济来说,大量的人流和车流背后是餐饮消费、住宿消费甚至带动产业落地和布局等。
就清涧而言,矿产资源弱,文旅、农业以及背后带来的消费才是最大的发展机遇。如果没有高速,就算走国道运一车清涧红枣去外地交易,运费成本都比别人贵,大大削弱产品竞争力。无疑,高速对清涧本身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再从宏观来说,榆林市12县区,神府并驾齐驱,身居冠亚,其余北四县依靠矿产资源也有不错的经济数据。相较之下,发展本就孱弱的南六县一方面都在探索矿产之外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在全国大力推行的“县域经济”的背景下,“强县”如何辐射带动“弱县”成为关键问题之一。
而两线之间的联通则是前提条件,高速公路就成为县域之间经济发展的最大助力之一。
此前,榆林南北向有3条高速纵线穿境:榆商线从府穿过榆林和延安南下商洛;榆康线(包茂高速)从榆林出发经延安、铜川,过西康高速南下四川;定汉线则串起陇东、关中西部、陕西南和川东。
横向的吴定线串起了吴堡至定边的6个县城,沧榆高速又过府谷、神木和榆林。榆佳高速、榆靖高速等5条联络线加上号称“中国1号公路”沿黄公路,几乎串联起榆林所有县城,除了清涧。而绥延高速正是为榆林高速公路网络补上最后一个缺口。
最后来看,木桶能盛多少水,是短板决定的,而非长板。8年,“(榆林)实现生产总值.62亿元,增长9%,经济总量跃居西部第六。”这是多年来,榆林GDP首次赶超鄂尔多斯,成为呼包鄂榆城市群第一。
在经济数据上,榆林想要继续攀高,除了做好能源经济转型外,如何均衡区域发展,让南六县也跟上脚步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绥延高速的开通,使榆林“县县通高速”。对于清涧自身来说,经济发展潜力空间极大被提升,对于榆林来说,疏通陕北能源“东出南下”运输通道,提升路网对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服务能力,也画下了全市高速公路网络上最重要的一笔。
而在前不久的陕西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中也提到:“今年陕西计划完成交通投资亿元,较9年目标任务增长约8%。高速公路总里程超过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
榆林提前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