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第一小学
校址在榆林城新明楼中巷,原为明弘治八年()所建之榆阳书院,清光绪二十九年()改办成中学堂(即榆林中学)。民国2年()中学堂因无经费而停办,其校址即改办为榆林高等小学堂。4年()改办为榆林县立高等小学校。10年(),井岳秀资助新修教室25间,补修教室、图书室、校舍等43间,并新修校门、照壁、装饰校门外木牌坊和开辟操场等。当时校门中额悬挂有左宗棠手书的“北学其先”和清光绪年间榆林进士张立仁手书的“澡身浴人”两大木匾。有男女学生余名,分设9个教学班。20年()更名为榆林县立第一完全小学校。抗日、解放战争时期,称榆林县忠勇镇中山中心小学。民国33年()该校有高年级4个班,初年级9个班,学生名。解放战争时期学校濒临倒闭,到年仅有教师17名,9个教学班学生不足名。
年,易校名为榆林县第一完全小学,教师增至50余人,学生达人。年有教学班24个(1~6年级),学生增为1名,因教学质量高,设施完备等被陕西省教育厅列为省级重点小学。—年附设“戴帽”初中。—年,先后投资共85万元扩建新建教学楼5幢,教室扩增至38座,校舍建筑总面积平方米,学校占地1.19万平方米。年拥有各类教学仪器件,图书0余册;有教学班33个,学生名,教职工94人。
该校是市内历史最久、教学条件较好,师资较高的一所学校。民国时本境知名教育者田善堂、杨种宣、谢钧等担任过校长。—年,先后培育小学生两万人以上,本市许多知名人士如张德生、尤仙航、白荫元、杨尔瑛、尚崇学、赵建雄、田树南、郝春英等曾在本校接受初等教育或任教,一直为省和地方重点小学。80年代以来,先后有12名教师被评省、地、县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年教师郝春英被评为全国小学优秀班主任。年被评为县文明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