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榆林市经济运行情况
1-2月份,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榆林主要经济指标“喜忧参半”,“喜”的是工业经济开局良好,金融存贷增长稳定;“忧”的是投资消费全面受挫,财*收支压力加大。
一、工业经济逆势上扬
1-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99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较去年同期提升16.4个百分点;增加值同比增长15.5%,增速较去年同期提升23.1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一。
从门类看,采矿业完成产值.13亿元,同比增长23.3%,制造业完成产值.75亿元,同比下降6.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完成产值86.10亿元,同比增长9.1%。
从主要能化产品产量看,35类主要工业产品中,铁合金、原煤、天然气、精甲醇、发电量等21类产品产量保持正增长。其中,原煤产量万吨,同比增长21.2%,增速较去年同期提升37.7个百分点。
二、投资消费全面受挫
1.消费市场全线低迷
1-2月份,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9.22亿元,同比下降36.2%。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全市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5.93亿元,同比下降33.6%,乡村实现3.26亿元,下降46.4%。
按消费形态分,全市商品零售额实现18.25亿元,同比下降34.7%;餐饮收入0.97亿元,下降55.8%。
从流通领域看,1-2月份,全市限额以上批发业、零售业销售额分别实现.41亿元、15.14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2.5%、34.2%;限额以上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实现0.85亿元、0.60亿元,同比分别下降54.3%、55.7%。
2.投资增长大幅回落
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1.4%,较去年同期回落58.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下降10.8%,较去年同期回落61.1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下降32.3%,较去年同期回落83.7个百分点;民间投资下降29.5%,较去年同期回落83.3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下降2.8%,较去年同期回落34.8个百分点。
三、财*收支双下降
初步统计,1-2月份全市财*总收入.1亿元,同比下降29.1%。地方财*收入57.4亿元,同比下降25.7%,其中各项税收52.4亿元,下降22.7%;完成财*支出40.7亿元,下降51.7%。
四、金融存贷平稳增长
截止2月底,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3亿元,同比增长5.41%;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0亿元,增长4.12%。
五、消费价格涨幅较大
1-2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增长3.9%。八大类消费指数“五升三降”:食品烟酒类上涨12.3%,衣着类下降1.7%,居住类上涨0.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9%,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4%,医疗保健类上涨0.5%,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1.6%;交通和运输类下降0.7%。食品类价格涨幅最大。其中,畜肉类、菜、蛋类分别上涨52.4%、10.5%、9.5%。
六、用电量小幅下降
1-2月份,全社会用电量51.93亿度,同比下降6.2%。其中,工业用电量40.87亿度,下降8.1%。
综上来看,当前榆林经济形势比较严峻。但疫情对榆林经济的冲击应当是短期的,不会改变经济稳定发展和长期向好的基本面。疫情对经济增速的影响往往具有一次性,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的全面恢复,在中央、省委和市委、市*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各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策,共克时艰,一定能突破防线、抓住重点、守住底线,努力将榆林经济推向平稳健康、高质量发展轨道。
来源:榆林统计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