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带着对贫困群众深厚感情去扶贫记苏
TUhjnbcbe - 2024/4/4 17:38:00

“组织派我来挂职扶贫,就是对我的信任,我会带着对这片黄土地的敬畏之心,带着对贫困群众深厚感情去扶贫,脚踏实地,认真的做好每一件事情,助力这片贫瘠的土地焕发出别样的生机。”苏陕对口帮扶挂职副县长张旭坚定地说,一生最难忘的记忆,正发生在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这片土地上。

年4月,张旭被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选派至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挂任县委常委、副县长。告别了年事已高的父母,张旭踏上了这片自己从未听说过的土地,他一边努力克服水土不服、饮食习惯差异、紫外线强烈等困难,一边迅速进入工作新“角色”。

在开展组织培训、资金支持、扶贫协作等工作过程中,张旭时而成为“联络员”,统筹协调扬榆扶贫协作工作;时而成为“推销员”,为农民拓宽销路推动优质农特产品走出深山;时而成为“倡议者”,呼吁社会爱心人士为贫困学子捐款捐物;时而成为“企业中介”,主动对接企业落户子洲县解决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在一年的时间里,张旭始终奋战在脱贫攻坚最前线,克服困难,勇挑重担,倾情倾智,受到子洲县干部群众的好评和认可。驻子洲联络组在陕西省组织的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中名列前茅,在扬榆工作队的考评中排名第一。江都区的对口帮扶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做法多次被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网、学习强国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当好联络员

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三支队伍”

子洲县位于榆林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年因纪念革命烈士、陕北共产党奠基人李子洲划地建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革命老区县和吕梁山特困连片重点县,长期以来,当地医疗、教育、农业技术人才匮乏,严重影响该县经济发展。

“如何通过‘三支队伍’的示范作用,在‘授人以鱼’的基础上‘授人以渔’,切实提高子洲当地医疗和教育水平,从而真正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三支队伍’?”张旭说,作为联络组的组长,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年,张旭积极的对接江都区和子洲县,经过一段时间酝酿,启动了江都区对口帮扶子洲县卫健局以师徒结对为主要内容的“青蓝工程”,江都区的7位支医人员与子洲县14位医生结成了师徒对子,江都区指导老师紧密结合临床实际,定期确定教学重点进行强化辅导,传授临床经验及技术特长,努力提高子洲县受帮扶医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在子洲县第二小学,有一个没有挂牌的“名师工作室”,它是锦西小学高级教师李春松创办的。“青蓝工程”启动以来,李春松共辅导过9位青年教师,其中两个“弟子”被评为子洲县教学能手。

于健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在支医期间,他定期开展专业基础知识、骨科新技术等方面的讲座,手把手地传、帮、带,提高了当地骨干医生实际操作水平,夯实了年轻医生的医疗专业知识。

杨医院内科主任,年11月,医院开展支医工作,他沉下身子,真情服务,结束支医后,受到当地群众的高度赞扬和极力挽留。

“张县长主动协调我所在的派出单位——医院医院签订共建协议,按照协议,今后每个季度我都将带领自己的团队来到子洲县开展帮扶工作,这样既可以满足患者的期待,又医院的诊疗水平,从而真正做到‘人走线不断,苏陕一家亲’。”杨长雨说。

当好“推销员”

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

“红薯的销售问题终于解决了!”年11月16日,马岔镇师家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负责人刘源,看着村委会院里红薯分级、装箱称重、搬运装车一派繁忙景象,压在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脸上露出了笑容。

“我们的红薯不仅有了‘身份证’,还能卖到千里之外的江都区。”刘源说,这正是江都区挂职子洲的干部——县委常委、副县长张旭的协调帮助下,让师家坪村民实现了丰产又增收。

年,子洲县师家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10多万斤红薯滞销,得知这一情况后,张旭立刻行动,联系扬州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免费对红薯进行检测,使师家坪的红薯成功获得办理了绿色农产品的身份证明,正因为这张“绿色产品的身份证”,使师家坪红薯在江都区市民餐桌上的畅销食品,不到一个月便实现销售11万余斤,共计34余万元。新建成的红薯储藏库里面空无一粒,也没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槐树岔乡距子洲县城50公里,在“东飞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电子商务服务站”的牌子格外醒目,红艳艳的子洲剪纸成了小米杂粮、核桃黄芪的形象代言人。59岁的合作社负责人张敬说:“江都来的张县长可帮上大忙呢,送来了12万元启动资金,咱槐树岔的小米杂粮、核桃黄芪进了北京、天津、上海,可是风光呢!”

年12月20日,在县委常委、副县长张旭的积极沟通协调下,由子洲县人民政府、扬州市江都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县工业商贸局具体组织,江苏宏信龙连锁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江都-子洲协作扶贫农产品展销会”在江都区成功举行。

“此次展销会,为期三天,现场消费额共计多万元,形成订单余万元,2家企业(合作社)与宏信龙超市达成长期供货协议。展销活动的举办,成功把子洲的绿色农产品推销出省,各类优质农副产品得到了江都区广大消费者的高度认可。”张旭说。

当好“倡议者”

动员爱心企业人士

捐款捐物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点点星光照亮银河。在这里,我们呼吁社会热心人士伸出您热情的双手,共同为子洲县贫困学生献出您宝贵的爱心……”为了让子洲的贫困学子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张旭主动对接江都区委和子洲团县委,亲自撰写活动倡议书,成功开展了首批“爱心助学手拉手携手共奔小康路”的爱心助学活动。

对子洲贫困学子的爱心助学行动迅速在《江都先锋》《青春江都》和朋友圈中大量转发,也得到了广大江都爱心人士的积极回应,短短的20天时间,共筹得爱心助学款54笔,资助60名贫困学生,共计元。目前,活动结束后,县团委的负责同志还陆陆续续接到江都区爱心人士的咨询电话,提出要长期资助贫困学子。

年11月14日,江都区“七色阳光”书屋落成仪式在马岔镇中心小学举行,张旭积极联系江都区妇联、工商联、新华书店等爱心单位为该校送来了余册价值5万元的爱心图书,为马岔镇的同学们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阅读渠道,让孩子们共沐书香,茁壮成长。

为了让子洲县偏远学校的学子们开拓眼界和提升素质,在张旭的对接下,由扬州市天和德勤教育发展基金会出资10.5万元,完成了志愿者老师招募和培训、采购设备、设施物流、施工安装和远程测试等多个环节,子洲县首家支教中国2.0“天和德勤远程教室”在马蹄沟镇中心小学正式上线开课,主要解决马蹄沟小学在美术、成长、小学生心理和计算机等课程无专业教师的困难,有效缓解了学校的教学压力。

苗小鹏,子洲县何家集镇苗家坪村人,父母均是聋哑人,8岁的时候干活不慎导致左眼失明,就在他创办的爱尚食品加工厂举步维艰的时候,张旭通过联系江都区工商联总商会、江苏金陵特涂公司等爱心单位部门,并该企业送上了10万元创业爱心资金,帮企业渡过了难关。年企业实现销售98万元,带动11名残疾人就业,人均收入2万元上,他个人也被授予“子洲县脱贫致富明星”称号。

“感谢张县长的鼎力相助,让我濒临破产的企业重新走上正规道路,是张县长经常给我鼓励和资金支持,使我鼓起勇气,坚持下去。对我的帮助,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让我终生难忘。”谈起张旭对自己的帮助,苗小鹏哽咽着说。

当好“企业中介”

引进项目增强

自身“造血”

在子洲县林场村,圈养的黄牛哞哞欢叫;村民们个个笑容灿烂,走路带风,自信满满。林场村是江都区镇村结对帮扶的缩影,为了把工作落到实处,张旭经常会到村里亲自部署工作。

张旭告诉记者,江都区三个镇村与子洲县三个镇村结对,每年投入万元用于举办养殖项目,为产生规模效应,子洲县将江都区援助资金采用“捆绑式”集中用于一个产业项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镇村同时受益,目前,投资万元结对帮扶的3个镇村养殖项目进展顺利,并已实实在在地为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好处。今年第二轮镇村结对资金已于近期到位,又将会帮助3个结对镇村发展特色产业项目,又将会壮大一批集体经济。

据了解,三年来,子洲县的苏陕扶贫协作项目累计投入万元,组织实施矮植化山地苹果种植、精准扶贫劳务协作等36个项目,其中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14个,资金用于脱贫攻坚比例%,惠及贫困人口1.6万人。

“看着扶持的产业项目在子洲这片热土上‘落地生根’,并发挥出越来越明显的带贫效应,心里非常欣慰。新引进注册资金万元的“榆林市明利电器有限公司”在子洲顺利落户,目前,该公司已经招收了26名贫困职工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岗前技术培训工作,公司订购的主要生产已经全部落实。该公司也是联络组帮助下建立的第一家‘制造业扶贫车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加大产业转移和提高劳动技能方面多作工作,力争招引更多的企业落户子洲。”张旭自信地说。记者知道,有好几个招商引资项目正在对接中,在项目未落户之前,低调的张县长不愿透露这些信息。

监制:姚卜成

编辑:张琼文

审核:韩世雄

1
查看完整版本: 带着对贫困群众深厚感情去扶贫记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