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5日)
西安市气象台升级发布
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昨天22点
西安市气象台发布雨情通报
05日20时至22时
阎良、临潼出现短时暴雨
25站累积降雨量超过20mm
阎良网友拍摄
同时
陕西省气象台昨天20点
至今天凌晨00点24分
也连发两次暴雨橙色预警
中央气象台
今天(8月6日)早上6点
发布最新暴雨黄色预警
预计今天(6日)8时至7日8时,甘肃东南部、陕西中南部、华北南部、黄淮中北部、四川盆地西部、云南南部、广西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河南东部、山东中西部等地局地有大暴雨(~毫米)。
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降雨量30~50毫米,局地可超过70毫米),局地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紧急通知
扎实做好预案防范暴雨洪水
当前,防汛工作正处于“七下八上”的关键时期。据国家防总通报,第4号台风“黑格比”即将在浙闽沿海地区登陆,受副高北抬影响,包括我省在内的北方地区降雨活跃,局部暴雨增多,防范难度大。为此国家防办、黄河防办分别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切实做好强降雨防范和人员转移避险工作。
据悉,受冷涡底部冷空气和副高外围暖湿气流共同影响,近期我市阵雨或雷阵雨天气频繁,降水分布不均匀,6日晚上到7日有一次明显降水天气过程。降水过程极易引发中小河流洪水、城镇内涝和山洪地质灾害。各区县、开发区防指和市防指有关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暴雨洪水防范,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市防指要求,各级主要领导和防汛责任人要迅速上岗到位,深入一线,主要领导要靠前指挥,切实负起防汛责任,扎实做好预案准备、物资准备、队伍准备,认真落实防汛抢险救灾各项措施,及时高效处置暴雨洪涝灾害。要坚决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切实做好防汛督查检查和值班情况抽查工作,严格责任追究,确保责任落实。
加密监测预警和会商研判。气象、水文、水务、城管、资源规划、住建等部门要强化监测预报,加密检测频次,密切监视强降水天气与降雨区域发展趋势,精准预测预报,为防汛指挥,工程调度,抗洪抢险提供准确依据。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要依据情况及时组织会商研判,提前发布预警信息,确保地域全覆盖、人员无遗漏,全力做好应对工作,适时启动应急响应。
同时,要突出防御重点、精准施策。此次降雨过程,部分区域与近期的降水范围重合,土壤含水量已近饱和,极易引发洪涝地质灾害。各区县、开发区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严格落实防范措施,切实加强防范应对,重点做好中小河流、城镇内涝、水库、淤地坝、尾矿坝,山洪灾害危险区的防汛安全工作。加强地质灾害风险点、涉河涉水在建工程、涉水旅游景区和危房、校舍等地的巡查和监督管理。
市防指还要求提前做好人员撤离和转移准备。要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防汛工作理念,坚持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防汛工作的首要任务。要完善人员撤离预案,明确撤离转移路线,压实撤离转移组织领导责任,明确加大堤防、水库、淤地坝、尾矿坝、山洪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风险点等地的巡查力度,加密巡查频次,提前果断组织群众撤离,确保撤离转移工作安全有序,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确保安全。
据了解,近期我市将加强应急值守、信息报送和应急调度,各级有关部门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干部在岗带班制度,重点地区加强值班力量,确保工作有序、信息畅通。市防指要求,各区县、开发区防指要加强应急调度,快速反应,积极应对,确保遇到灾情迅速调度安排、果断有力处置;要严格落实报送制度,切实做好汛情、险情、灾情上报;要加强信息发布、及时准确发布雨情、水情、汛情信息,遇有重大险情、灾情要第一时间上报,坚决避免瞒报、迟报、错报、漏报现象发生。(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庞乐)
市气象台发布强降水消息
今晚到明日全市大雨局地暴雨
市气象台8月5日发布重要天气消息,受西风槽和副高外围暖湿气流影响,8月6日到7日我市有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强降水时段集中在6日晚上到7日上午,预计全市大雨,局地有暴雨,过程期间伴有雷电和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雨强20~40毫米,过程累积降水量30~60毫米,局地可达60~80毫米。
具体预报如下:6日白天多云,有阵雨或雷阵雨,25℃~33℃;6日晚到7日阴天有大雨,局地暴雨,23℃~30℃;8日多云,21℃~31℃。市气象台特别提示:由于前期持续高温天气能量积聚明显,强降雨期间出现雷电、短时大风等灾害性天气的可能性大,易引发城市内涝、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等地质灾害,提请相关部门及区县提前做好防御工作,减少户外作业,保障人身安全,防范降水对交通出行的不利影响。
另外根据省气候中心预测,8月陕北、关中西部、陕南进入多雨时段,陕北多暴雨,全省雷阵雨天气较多。累计降水总量:榆林北部~毫米,榆林南部、延安~毫米,陕南西部90~毫米,关中及陕南东部50~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榆林北部偏多1~2倍,榆林南部、延安偏多2~3倍,陕南西部偏多2~5成,关中、陕南东部偏少2~5成。榆林、延安、陕南西部易多发短时暴雨天气,陕北将进入防汛防滑关键期。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朱雪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