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传统文化一场赴汤蹈火的表演,民间火焰之最
TUhjnbcbe - 2023/8/12 20:52:00

℃的铁水从天而降而不伤人毫发,没有“烟”的烟花却如金蛇狂舞,璀璨夺目。这是不伤人的铁水,是古代道教的神秘仪式,更是曾经穷人们的喜庆焰火。这就是在陕北小城米脂流传了千余年的古老神秘绝技――打铁花。

在广袤雄浑的黄土高原腹地,在桀骜不驯的无定河中游,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这就是塞北历史文化名城――米脂。正月十五这天,我驾车奔赴米脂县,为的就是一睹当地民间奇技“铁水打花”的惊心动魄。

天还未黑,就见人们群群伙伙地朝无定河边的九龙桥畔走去,去欣赏流传于米脂民间的传统焰火“打铁花”。正式节目还没有开始,在河滩一字摆开的小炉吸引了我的注意。一堆堆废铁被到在熔炉里,下面的鼓风机呼呼地吹起来,接着通红的炉火烧起来,传说中的打铁花就要登场了。

随着一瓢通红的铁水从熔炉里慢慢倒出来,一些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壮汉们突然出现。只见他们手持木板,聚拢在熔炉边上然后用手中的木板接住灼热的铁水,然后举着木板一路逛奔,眨眼的功夫,就听“啪”的一声,焰火四散开来,金花飞舞,火星四射,场面璀璨夺目异常壮观。

壮汉们头戴一顶浸湿的大沿帽子,身着布衣裤,脖子上围着毛巾,并没有什么特殊的防护措施,他们如此反复,铁花焰火一波接着一波,整个场面就是一个“赴汤蹈火”加上“前仆后继”,这哪里是表演,简直就是玩命啊!更奇怪的是,他们一次一次将火红的铁水往头顶上撒,身上却安然无恙,一点被烧伤的痕迹都没有。

众所周知,铁要是化成了铁水,温度至少也有一千多度,这么烫的铁水抛向天空,砸下来怎么也得是个滚烫的半软不硬的铁砣了,一旦砸到人的身上,恐怕就不是烧伤烫伤那么简单了。

为什么这些铁花艺人面对烧红了的铁水却能安然无恙?

据铁花艺人介绍,铁水打花的主要工具是坩泥锅和坩泥勺,用极耐高温且非常粘的“泥”捏制,坩泥锅形如窝窝头,坩泥勺的形状很像古时候的指南针司南,主要原料为生铁、锯末。艾小师傅用坩泥勺从坩泥锅中舀出铁水,倒在放有湿锯末用水浸泡过的木板上,霎时间,锯末开始燃烧。他快速离开炉子,平端着盛上铁水和锯末的木板跑出几十步,先将铁水与锯末向上抛起二三十厘米,在铁水还没有洒落的瞬间,用木板对准铁水猛击,酷似棒球运动员击球时的姿态,坚硬的钢铁,在他的手中化作了绕指柔,一道优美的弧线随着胳膊一起,划破夜空,顿时,鲜红的铁水像万树铁花一簇簇绽放,金蛇飞舞,流光溢彩。

打铁花的铁水温度和技艺都需要严格要求。铁水温度需要在℃―℃,只有这样才能使铁水充分散开,不光为了取得视觉效果,也是为了安全,因为如果铁水温度不够高,打花的时候就不能分散开,落到人身上就会产生危险。当然,更加重要的还是打花师傅们的高超技艺。真正身怀绝技的铁花艺人,在击打手中木板的时候用力非常巧妙,打出的铁花很大,但是散开之后形成的铁花雨却非常细小,落下来以后就变成细碎的铁屑,温度降低得非常快,这样即便落在身上也不会造成太大的伤害。

关于打铁花的技巧,还有一套口诀“打白不打红,打快不打慢”。“打白不打红”是指铁水没烧到一定温度的时候呈红色,这时候的铁水粘稠,打不开铁花,万一火热的铁砣掉下来,是要出人命的。如果铁水呈白色,就是已经变成了熔融的状态,一打就会铁花四溅。“打快不打慢”则是指铁水往上打的过程中,绝对不能犹豫,更不能拖泥带水,要干脆地打出去,因为打铁花都是在冬季表演,铁水的温度会在打之前迅速降低,如果慢了,一样也会出现危险。所以说,打铁花的过程容不得半点马虎,要胆大、心细、还得“皮糙肉厚”,当然最关键的一点还是熟能生巧,很多技巧与绝技只能在操作和实践中去体验,去领悟。

说起这“打铁花”的历史,还和道士有关。“打铁花”最初是道士们为祈福禳灾、驱邪镇宅的法事活动,请来民间金、银、铜、铁、锡五色匠人造访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将铁水打散开来,以祭奠他们共同的祖师――太上老君。以后五色工匠们在每年的庙会、开业庆典时为显示本门派、本行业气派、取悦社会各界和城乡人民,将铁水打往树上使之更具观赏性。打铁花既有道教的神秘色彩,又具五色工匠的行业特点。

过去的娱乐活动形式单一,过年时有钱人放爆竹,没钱的铁匠就把炉里的铁水打出去,图个好看和热闹,可谁想到,这火树银花比鞭炮、礼花还要炫丽壮观。这样一代传一代,铁水打花的绝活就流传了下来。逐渐形成了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大型民间传统焰火,曾在陕北地区广泛流传,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现在,已经形成米脂县独特的民间花会活动形式,一般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的晚上即元宵节前后进行表演,以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亦有祥和喜庆之意。

改革开放以后,米脂县文化部门通过深入民间发掘整理,使这一传奇的民间焰火传承至今。年,米脂铁水打花,被列入榆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又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打铁花因此得到了很好的保存。

感谢阅读!

1
查看完整版本: 传统文化一场赴汤蹈火的表演,民间火焰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