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落实榆阳区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开展研学实践活动的文件精神,进一步让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培养他们不畏艰苦、努力拼搏的精神和家国情怀,榆林市第一中学分校教育联合体总校区与榆林德行研学文化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主题为“培植家国情怀,锤炼意志品格”的研学实践活动。
3月24日清晨,七年级全体师生齐聚学校操场,举行了启动仪式。白能斌副校长对本次研学活动作了动员讲话,他要求全体参与学生在活动中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文明参观、用心体验,在研学的过程中学习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感受治沙英雄创造奇迹的艰辛历程;在实践中不怕苦、不怕累,培养克服困难、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全体学生集体宣誓后,榆林市第一中学分校教育联合体总校长梅亮华给白能斌副校长授校旗,给教官授研学旅行旗。集体宣誓教育联合体总校长梅亮华给白能斌副校长授校旗给研学教官授研学旅行旗
梅校长宣布活动正式开始出发篇怀着诸多的向往,带着少年的梦想,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踏上了研学的道路。首先,研学带队老师给同学们明确了研学活动中的行为习惯要求,讲述了研学活动的行程和集体就餐礼仪,倡导同学们相互扶持、团结协作、爱护环境、永不言弃,教唱了红色歌曲《没有共产*就没有新中国》。研学实践在充满快乐、和谐、期待与美好的氛围中拉开了序幕。学唱红色歌曲《没有共产*就没有新中国》参观篇一、军旅园
在榆林军旅园,同学们参观了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纪念馆,了解了关于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历史和一大批榆林本土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每位同学都接受了心灵的洗礼。“铭记历史,缅怀英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是研学的第一课。研学第一站同学们参观展馆
战争往事和革命形象一直是以文字或者影视形式展现的,今天,在讲解员的讲述和真实的陈设中变得鲜活感人,同学们对“家国情怀”有了新的认识,对老一辈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美好幸福生活感到无比珍惜。随后,同学们又参观了军旅园内的陕北革命纪念塔。陕北的红色历史源远流长,年至年毛主席带领中央红军曾转战陕北。今天,站在纪念塔上,同学们都倍感骄傲,骄傲自己生活在一个强大的祖国,骄傲自己脚下这片红色的土地,更骄傲在建立新中国的过程中,榆林涌现出的许许多多的革命英雄。二、女子民兵治沙连
研学实践活动的第二站,同学们来到了女子民兵治沙连纪念馆,聆听毛乌素沙漠“绿进沙退”的治沙奇迹,了解这支英雄的治沙团队和参与这场伟大治沙运动中的榆林人民。曾经的榆林,是“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屋里白天要点灯、屋外抬脚不见踪”,茫茫沙海一眼望不到边。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榆林历经几代人的艰苦奋斗,终于将沙漠变成如今的绿洲。“感恩治沙前辈,争做治沙接班人”是研学的第二课。在这里,同学们真切地走进英雄们创造奇迹的这片土地,走进为脚下这片绿洲默默付出的可歌可泣的人们,学习女子民兵不畏艰苦、书写人进沙退的奉献精神,努力学习,发扬吃苦精神,树立远大理想。陈列在治沙连园区内退役的装甲车、战舰和战机,让同学们倍感欣喜与好奇。同学们纷纷走上战舰、登上坦克,体验战争武器装备的威武与雄壮,心情无比激动。体验篇治沙事业是前辈们的丰功伟绩,更需要后来人的持续维护。环境保护没有终点,榆林治沙人的伟大精神永不过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切实地感受沙地环境的艰难和植树造林的不易、认识沙地生态,从而更好地传承榆林治沙精神,研学实践的第三站活动安排为“沙漠徒步”。徒步前的训练准备雄赳赳气昂昂向沙漠进发在这次徒步体验中,研学团队的老师为同学们因地制宜地设置了许多小课程。.沙漠行走的注意事项学习。在徒步开始之前,特聘教员给同学们讲解了徒步注意事项、补给包的作用和鞋套、头套、指南针等徒步装备的使用方法。沙地小课堂2.了解沙地植被,寻找沙漠精灵。寻找沙漠精灵,了解生活习性
了解沙地植被3.尝试沙地取水,学习指南针的使用,绘制行进路线图。共同学习,增长本领
在研学过程中,小课堂随时在发生,虽然没有三尺讲台和桌椅板凳,但是完全不影响同学们学习的热情,他们紧紧地围在教员周围,认真聆听,相互探讨。知识,从来不只来自书本、不止于考试。学习,从来没有固定的姿势、固定的场合。只要有好奇心、只要能静下来,哪里都是知识的海洋。4.沙地环保卫士行动。为自己成为一名环保小卫士而自豪用实际行动,践行“环境保护”理念上一代治沙人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然而治沙是一项非常艰难又专业的工作,继承治沙事业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做到的,但是同学们决定从身边的环保做起——清理沙地垃圾。同学们以捡拾垃圾这种方式,致敬榆林治沙英雄,尽管又脏又累但是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5.磨砺意志,挑战自我。走进沙地,学生真正体会到治沙前辈是在怎样艰难的环境里植树造林,体会到阳光的炙烤和风的强劲;同学们明白了沙漠英雄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和汗水,“治沙精神”的真实内涵是同学们用脚一步一步感受出来的。一路上坡、下坡、越过荆棘,在阳光的炙烤下,脚下不断有沙子硌脚,但丝毫没有阻碍同学们前进的步伐。战胜困难后的欣喜分享行进中的体会
以顽强意志坚持到最后相互帮助,相互鼓励,永不言弃凡是出发,总会到达;只要坚持,终将成功。这一路,同学们的心情在希望和失望中交替,在困难和毅力中斗争。许多同学第一次真切感受到“汗流浃背、饥饿口渴、精疲力尽、寸步难行”这些词语的含义。徒步中,遇到体力不支的同学,大家主动伸出友爱之手,相互搀扶,齐心协力,共度难关把一中分校人坚持不懈、有始有终、奋勇争先、团结协作、永不言弃的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野炊篇同学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到达终点后,与在此等候的家长代表一起埋锅造饭,分享自己亲手烹饪的美食。这些饭菜虽然比不上名厨做得好吃,但在同学们心里,这是最好的美味,因为这是他们自己亲手做出来的。这次野炊,同学们体会了父母做家务的辛苦,锻炼了他们的自理能力。对于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的孩子们,确实受益匪浅。分享美食在远离城市喧嚣的荒漠里,家长、老师、学生在相互配合与分享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收获篇
同学们以顽强拼搏的意志、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品质完成了研学任务,培养了自理能力,培植了家国情怀,锻炼了吃苦精神,培育了创新精神,树立了环保意识。活动在快乐、和谐、安全、互助、立志、感恩中落下帷幕。
为了让同学们记录研学收获,分享研学体验,学校举办了优秀作品评选活动,鼓励同学们将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以美篇、游记、诗歌、随笔、散文等形式呈现。各班共制作美篇20多篇,撰写游记80多篇、散文多篇,随笔多篇,优秀摄影作品多件,为此次研学实践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撰稿:白能斌
编辑:尤保胜
审核:梅亮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