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
TUhjnbcbe - 2023/3/2 9:33:00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806/9283952.html

作者:刘王叶李荣荣马艳利方玉川吕军

摘要:马铃薯是榆林市榆阳区第二大粮食作物。笔者从产业规模、产业分布变化、品种和技术、产业服务能力4方面介绍了榆阳区马铃薯产业现状,分析了榆阳区马铃薯产业发展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思路,提出“加强示范基地建设、推进产业加工升级、构建产业营销体系和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对策。

马铃薯是榆林市榆阳区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2万hm2左右,年产鲜薯近50万t,为陕西省马铃薯产量第一大县(区)。近年来,榆阳区大力实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和“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大生产+大加工+大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模式已初步形成[1,2]。

1产业发展现状

1.1产业规模逐步扩大

榆阳区是传统的马铃薯生产大区,近5年来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从附表可以看出,年种植面积达到2.17万hm2,较年增加了19.2%,是全区仅次于玉米的第二大农作物,占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8.5%以上;年鲜薯总产量48.85万t,产值.89万元,较年分别增加31.1%和36.0%,是全区产值最高的农作物,马铃薯已经成为榆阳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产业。

附表榆阳区-年马铃薯种植面积、产量及产值统计

1.2产业分布向优势产区集中

年前,榆阳区马铃薯主要种植在东南山区,约占全区马铃薯播种面积的70%;南部河道川道地区以夏马铃薯为主,约占马铃薯播种面积的10%;北部草滩地区以自给自足的方式种植,约占马铃薯种植面积的20%。年以后,随着国家占补平衡*策落地,榆阳区西北地区土地整理开发进程加快,除部分轮作田块外,大多数新开发土地以种植马铃薯为主。目前榆阳全区马铃薯播种面积2万hm2,北部基地种植面积占65%以上,已成为榆阳区马铃薯的优势产区。

1.3品种和技术与国内先进地区接轨

榆阳区规模化种植基地主要以鲜食用薯和加工用薯为主,种植品种以V系列(V7、V8、雪川红)、中加2号、麦肯1号、大西洋、希森6号和冀张薯12号为主,有近20个品种,与国内先进区品种基本一致。近年来推广以品种优良化、种薯脱毒化、茬口轮作化、施肥配方化、病害防治综合化、种植密度合理化、中耕培土多次化、农机农艺配套化等“八化”为主的马铃薯高产集成技术,67hm2以上集中连片标准化生产基地均采用高标准现代化指针式喷灌或滴灌等国际先进节水灌溉设备,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平均单产达到52.5t/hm2,成为全国马铃薯单产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1.4产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近年来,榆阳区全面推广耕种收、喷洒农药等全程机械化作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成为全国知名的现代马铃薯生产基地。依托大规模的种植基地,建立了陕西首个农用航空科技示范基地,开展“精准航化”“统防统治”农业植保。大力开展马铃薯社会化服务,现从事马铃薯耕种机械化服务科技型企业和专业合作社20多家,每年为个经营主体提供技术服务。建立了马铃薯脱毒种薯三级繁育体系,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最大的脱毒种薯及优质良种生产供应基地,每年可生产马铃薯试管苗万株,微型薯万个,原种3万多吨。

2产业发展优势

2.1产业基础条件好

榆阳区具备马铃薯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土地资源丰富,常用耕地面积9.3万hm2,农业人口人均耕地0.29hm2;土壤肥沃,人均水资源占有量m3,是全省的1.4倍;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日照时数~h,远高于全省年均水平。特别是北部草滩区主要发展以喷灌、滴灌为主的专用薯生产,已成为陕甘宁晋蒙接壤区最大专用薯生产基地,与蓝威、百事、麦肯、辛普劳等国际薯业加工巨头建立了稳定订单合作关系[3]。

2.2标准化程度高

榆阳区67hm2以上集中连片标准化生产基地在1.2万hm2以上,均采用高标准现代化指针式配滴灌等国际先进设备,有力推动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面积持续扩大,榆林明杰现代农业园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hm2,榆林中稷农业公司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hm2,已成为全国马铃薯标准化、规模化种植最集中的区域之一。

2.3科技支撑显著

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榆林试验站、陕西省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陕西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马铃薯良种繁育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榆林马铃薯试验示范站等科研平台都在榆阳区,累计引进推广了16个优良品种,品种结构得到有效改善;通过集成创新,制定出适宜全市不同区域的栽培技术规程,发布马铃薯生产、质量地方(团体)标准13项,有11项科技成果获省部级奖励。

2.4实施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

年6月,榆阳区被财*部和农业农村部列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范围包括榆阳区北部风沙草滩区牛家梁镇、孟家湾乡、小壕兔乡、岔河则乡、马合镇、补浪河乡6个乡(镇)及榆林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核心区,涉及72个行*村、9.22万人。规划总面积23.7万hm2,其中耕地3.5万hm2。项目涉及榆林郝哥薯业有限公司、榆林市榆阳区毛乌素绿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马铃薯龙头企业11家,共实施马铃薯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种养循环示范基地、绿色种植示范、水肥一体化建设、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示范、共享气调保鲜库建设、马铃薯种薯脱毒技术示范中心建设项目、赏花节与薯香榆阳文化展示区建设、马铃薯全粉与薯条(片)加工项目等14个项目,总投资8.09亿元[4]。

3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思路

3.1存在的问题

榆阳区马铃薯产业发展态势好,但也存在着制约因素。一是品种多、杂、乱,品种专用化程度较低;二是马铃薯生产企业和基地过分追求产量和产值,生态意识淡薄,不注重绿色生产和耕地保护,地下水资源过度开发、耕地地力下降、土传病害逐年加重,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未来的发展;三是精深加工水平与产业附加值较低[4]。

3.2产业发展思路

预计到年,榆阳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将发展到2.4万hm2左右,鲜薯总产量90万t,单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优质脱毒种薯覆盖率达到90%,鲜薯贮藏能力达到40万t,加工转化率达到30%;全力打造榆林“沙地绿色土豆”品牌;力争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0亿元,把榆阳区建设成为全国最优、国际知名的菜用商品薯基地。

4产业发展对策与措施

4.1加强示范基地建设

依靠先进的马铃薯生产技术,建设高标准示范基地,构建合理的技术体系,做大做强榆阳区马铃薯产业。一要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马铃薯展示示范网络,以陕西榆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榆阳区国家现代农业园和榆林市榆阳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三大“国字号”平台项目为主,辐射带动在岔河则、小纪汗、马合、补浪河等主产乡(镇)分别建设集优良品种与先进实用技术于一体的示范基地,最终实现全区马铃薯产业蓬勃发展。二是县(区)、乡(镇)农技部门要选择一批“懂经营、会管理、善协调”的高素质农民,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马铃薯技术服务能力,通过农民技术员的“传、帮、带”作用,示范带动全区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

4.2推进产业加工升级

马铃薯产业发展壮大一定要依靠产业化发展,所以要抓市场开拓和抓龙头企业“两手都要硬”,积极发展马铃薯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一是出台优惠*策。榆林市已出台了《关于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和《加快推进榆林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将支持龙头企业发展,提升马铃薯产业水平作为主要内容,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建设用地、生产用电、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给予扶持。二是发展精深加工。加速对现有马铃薯食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增容扩产,特别是开发一系列符合陕北特色的马铃薯主食加工产品。三是开展订单农业。要进一步理顺马铃薯生产、加工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行“科研+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建设“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合体,促进榆阳区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

4.3构建产业营销体系

构建榆阳区马铃薯产业营销体系,一要积极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一批马铃薯产业中介人才队伍,为广大基地提供农机、病虫害防治、水肥一体化管理等社会化服务,提升马铃薯农场的标准化、组织化水平。二是在主产乡(镇)建设马铃薯批发市场,同时建设鲜薯保鲜贮藏园区,促进鲜薯外销,扩大马铃薯销售市场。三是培育优势农产品品牌,制定马铃薯生产、质量标准,生产出优质马铃薯鲜薯产品,提高榆阳“沙地马铃薯”的市场竞争力。四是扩大宣传,通过举办、参加马铃薯节会等多种途径,积极宣传和推荐榆阳马铃薯产品,“沙窝窝里的金蛋蛋”,让榆阳“沙地马铃薯”成为市场“新宠”。

4.4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要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投入机制,以中省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陕西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榆林马铃薯试验示范站等科研平台为主,培育榆阳乃至榆林的马铃薯科技领军人才,加强马铃薯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加强马铃薯品种引(育)改良、脱毒种薯繁育、旱作节水栽培、病虫害防控、全程机械化等技术研发创新,促进科研院校与农技推广部门、科技型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开展“产、学、研”合作,为广大薯农提供科技服务。发展高素质农民职业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技术培训,切实提升马铃薯推广服务能力,解决农技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用科技做大做强榆林马铃薯产业。

参考文献:略

作者简介:刘王叶(-),男,农艺师,从事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及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基金:财*部和农业农村部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财*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CARS-09);陕西省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项目(SNTX-14);

作者:刘王叶李荣荣马艳利方玉川吕军榆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管理委员会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陕西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来源:《农业科技通讯》期刊

1
查看完整版本: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