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榆林市榆阳区委政法委微治理治出大变化
TUhjnbcbe - 2023/2/18 19:08:00
北京重点手足癣医院 http://m.39.net/pf/a_8930322.html

今年以来,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认真贯彻*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运用系统思维、集成方式整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在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对基层社会治理提出新要求后,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集成创新工作中,聚焦疫情防控短板弱项,聚焦社区治理薄弱环节,聚焦基层群众期待期盼,创新思路机制,依靠群众力量,挖掘治理要素,尊重基层首创,因地因时推出“三无”小区“微治理”项目,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社区美好家园,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和高度称赞。

坚持*建引领构建治理体系

始终树牢*建引领治理的理念思路,在全面推开“微治理”项目过程中,充分发挥街道、社区两级*组织的*治功能和组织职能,紧紧依靠分布在“三无”小区的*员把*的组织率先组建起来,实现*的基层组织延伸嵌入到治理末端,构建起基层*建引领小区“微治理”的全新治理体系。具体工作中,街道、社区两级*组织全部下沉到“三无”小区,全面摸排“三无”小区*员基本情况,把小区的*员组织召集起来,组建小区“微治理”居民*小组,推选*性强、觉悟高、素质硬的*员代表担任组长,同时选派街道或社区的*员进入*小组协助开展工作。在居民*小组的组织领导下,小区*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率先行动、先行一步,积极参与到小区“微治理”项目当中,起到很好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坚持共建共治创新自治机制

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的总体方向和治理路径,在居民*小组的全程指导下,积极组建“微治理”自治组织。通过召开小区居民代表会议,把群众威望高、责任心较强、有为民服务情怀的居民推选出来,成立小区居民自管小组,让小区居民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协商议事有了平台和渠道,让居民群众真正成为实施小区“微治理”的主体。在此基础上,同步创新两项激励引导群众参与的共治共建机制:一项是创新治理项目实施机制,坚决改变传统的以行*权力为中心的治理方式,所有“微治理”实施项目坚持以居民中心的治理导向。自管小组聚焦居民急需急盼,充分征求居民意见建议,集体反复商量议定后才开始实施。比如,上郡路街道夏洲路社区电力小区实施新修小区门禁、改造老旧车棚、打造居民娱乐活动室、美化小区人居环境、维修隐患墙体等项目,都是在充分征求居民意见建议的前提下实施的。新明楼街道三官会社区纺织大院针对居民电动车充电难、精神文化娱乐生活缺失的实际问题,协调区电力局建设智能充电站,维修改造废旧房屋打造“流金岁月”活动室,受到广大居民群众的高度赞誉好评;另一项是创新项目资金筹集机制,所有“三无”小区的“微治理”项目,经费筹集都采取街道社区支持一部分、小区居民自筹一部分、区级财*兜底一部分的“三三制”模式,这样就把小区所有居民牢牢绑在“微治理”的责任链利益链上,激励引导居民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投身其中、参与治理、共治共享。

坚持延伸触角精准开展服务

基层社会治理的触角延伸到小区、楼栋、家户,覆盖到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便于更加精准对接群众,更加精准掌握群众需求,更加精准开展治理服务。居民*小组、小区自管小组立足小区实际情况,围绕居民日常所需所求所盼,通过组建志愿服务组织、培育“微”社会组织等方式,紧密对接居民需求精准开展特色服务。新明楼街道三官会社区纺织大院小区,培育“李姐敲门”微社会组织专门针对小区内的“空巢”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按需所求上门提供精准服务,组建“红管家”志愿服务队常态开展环境卫生监督、民意建议收集、扶贫社会救助等志愿服务;鼓楼街道二里畔社区利民小区针对小区居民实际,推出“借阅驿站”特色服务项目,免费向居民借阅图书、寄存快递,既满足了居民实际需求,又提升了群众整体素质,同时营造出文明健康、和谐与共的邻里新风尚。

收获五大成效彰显治理效能

通过在“三无”小区实施“微治理”,让昔日无人管无人问、人员情况复杂、矛盾问题集中、治理任务繁重的小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收获了五大治理效能:人居环境变美了。专门针对“三无”小区人居环境脏乱差,实施“微治理”项目首先从改造提升小区硬件基础设施着手,比如,并由自管小组牵头组建以居民群众为主体的保洁力量,常态化定期开展小区环境卫生日常保洁,同时大力宣传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老旧小区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变得舒适宜居;治安环境变好了。治理前的“三无”小区,大门自由敞开,人员随意进出,技防人防缺乏,偷盗现象时有发生,居民对此怨声载道,虽然许多居民对此反响强烈,但是没有人愿意管这些“闲事”。通过“微治理”为小区安装了智能门禁、监控探头、报警系统,让小区平安综治环境彻底改观,极大提升了小区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邻里关系融洽了。通过“微治理”建立民主协商、共商共建自治机制,大家的事情集体商议解决,自管小组成为小区居民沟通联系、和睦关系、守望相助的渠道平台,无形中让小区居民增进相互了解、联络彼此感情、融洽邻里关系;文明程度提高了。通过制定小区居民公约,设置道德文明积分兑换、楼道卫生评比等德治项目,打造群众性精神文化娱乐活动室,大力推行践行社会主核心价值观进小区活动,营造出和谐共生、美美与共、和睦相处的浓厚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居民道德素养、文明素质;干群关系密切了。街道、社区*员干部主动来到居民群众中间,开展细致的走访、热心的沟通、贴心的服务,切实解决治理中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在全面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的同时,让*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更加和谐、更加融洽,以前的居民群众觉得街道社区干部见与不见一个样,现在的居民群众则盼着见街道社区干部、想让街道社区干部多来。

作者:王瑶

编辑:蒋奇

责编:高宝祥

总编辑:姚启明

1
查看完整版本: 榆林市榆阳区委政法委微治理治出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