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晓燕,女,年毕业于延安大学化学系,一直从事高中化学的教学工作,现为榆林十中化学高级教师。
从年走上教师岗位至今,已整整三十个年头。从乡镇中学到年调入榆林第十中学以来,她始终坚守教学一线,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勤奋工作、乐于奉献。她把所有的热情和精力都投入到了三尺讲台,用一句“甘献华年终不悔,无须扬鞭自奋蹄”来概括她的教学生涯,是再恰当不过了。
情注教育,甘献华年终不悔
潘老师热衷于教育事业,随着教龄增长,她越来越喜欢甚至痴迷这份职业了。特别是年调入榆林十中后,面对全新的学校和学生,面对校领导的殷切希望,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坚守主阵地,把她的后半生奉献给十中。正是这种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好品质使十中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社会声誉不断扩大,努力帮助学校把十中的品牌做起来。她总是能顾全大局,听从指挥,勇挑重担,任劳任怨。无论带班代课,无论快班慢班,无论高一高三,她从不挑剔,从不抱怨。近几年她身体消瘦,体力减退,但仍然给至少两个教学班代课。她为人正派,淡薄名利,潜心教学,与世无争,在同行和学生中有很好口碑。她以校为家,经常早出晚归,不惜耽误家中事务,从不旷工,从不请假。特别是她儿子上高一期间,由于她忙于学校事务,对儿子关照较少,导致学习习惯变差,连同化学成绩也大不如前。年的一天下午,她像往常一样从家里赶往学校,途中被一辆急转弯的轿车撞倒,她爬起来感觉无大碍,既不与车主理论,也医院检查,只是让司机把她送往学校门口,以免耽误上课,直到第二天才医院做了体检。在家人和同事眼里,潘老师就是这么一个人,就是工作中的“拼命三郎”。
用心教书,无须扬鞭自奋蹄
潘老师谦虚好学,治学严谨,勤于钻研,工作踏实,是公认的可靠的好化学老师。她善于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特别是注重研究分析历年高考化学试题,以此指导教学,服务教学,教学能中把握高考命脉,抓基础,重拓展,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她用心提高上课技巧,善于调动课堂气氛,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她的课堂深得学生喜爱。她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参与集体备课,参与公开课、示范课。在同行面前虚心学习、不耻下问,善于交流合作,努力促成一支团结合作的高水平化学教学团队,而她所带的化学学科高考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课间休息时,总有学生将她团团围住,总有问不完的问题,她会耐心和蔼的逐一解答,有时也会走进教室为学生答疑解惑。夜深人静时,她的办公室往往灯火通明,改作业,备课,做习题。
用爱育人,一腔热血为桃李
潘老师心肠好、热爱学生,认识他的人都知道。由于她的耐心、爱心、细心,学生和她打成一片,背后都亲昵地称呼她为“老师妈妈”、“潘妈”。十中建校初,她连续担任六年班主任,从不轻言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在后进生身上更加表现出极大的耐心,无论在学习上,还是思想上,为学生健康成长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她曾帮助接济过生活困难学生,救助过突然发病学生,多次开导挽救过心理失衡情绪过激的学生。记得年她班里的一个叫邵瑞的学生父亲外出打工发生意外离世,当时正值离高考不远,潘老师用无尽的耐心和爱心开导,并悄悄塞给元安慰鼓励邵瑞走出困境投入到紧张的高考复习备考中。年的春季开学不久,她发现班里佳县籍学生吴婕神情呆滞,眼睛红肿,立刻向该同学了解情况。吴婕原本就是单亲家庭,母亲刚检查出得了重病,没钱医治,一家人陷入绝境。潘老师知情后万分着急,赶忙联系了自己的老同学——榆林二院的一名专家医生,请求给予帮助,同时并发动学生伸出援手,这给了吴婕极大的安慰和鼓励,多年以来类似这样的事例不在少数。
潘老师正是用这种博爱情怀忘我工作,培育着层层茬茬的学子茁壮成长,无愧于“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优秀指导老师”、“榆林好人”、“榆林市道德模范”这些荣誉称号。而在今后的道路中会一如既往无怨无悔的坚持用“诚心”、“耐心”、“爱心”、“会心”热爱教育,奉献教育。
End文章来源:化学教研组审核:常利忠编辑发布:王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