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节
岁月峥嵘不忘初心
红色点燃党员信仰,消费助力巾帼脱贫,特别党课献给姐妹……6月29日,榆林市妇联、吴堡县妇联、张家山镇妇联共同开展了一场别样的迎“七一”主题党日活动。榆林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霍凤莲,吴堡县政府副县长张腊梅,市县乡三级妇联全体党员干部共40余人参加活动。
年-年
在黄土地上汲取精神养分
当九曲黄河风情线串到吴堡时,黄河浑厚壮观的风景与红色文化交相辉映。
年3月23日,是毛主席带领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停留的最后一天,在吴堡县委的密切配合与吴堡人民的倾力支持下,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老一辈革命家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从川口村东渡黄河,告别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的陕北根据地,前往西柏坡,领导中国革命走向全面胜利。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毛主席东渡黄河纪念公园,全体党员干部认真聆听红色故事,回顾党的历史,感悟胸怀大局、勇于担当、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转战陕北精神,用一声声铿锵有力的誓言,表达对革命先驱的崇高敬意和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无限忠诚。
盛夏的黄土高原绿意满盈,柳风扶摇。来到著名作家柳青的故乡吴堡县张家山镇寺沟村,全体党员干部踏上了一座崭新的窑洞建筑群——柳青文化园。该园汇集从明清到现当代余名陕西作家两万余本经典文学著作,分别陈列于村里的80余孔老窑洞里。
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全体党员干部详细了解了柳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通过照片、手稿和历史档案,深刻感受到了这位人民作家坚守信仰、艰苦朴素、深入生活、融入群众的赤子情怀。大家纷纷表示,要争做新时代担当有为的妇联干部,多渠道多形式了解广大妇女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不断增强组织、宣传、凝聚、服务妇女群众的本领。
农家妇女的暖心“买家”
“守住了家、看住了娃、赚到了钱、乐开了花。”近年来,榆林市妇联深入推进妇联改革,创新在吴堡县建立“家庭工厂妇联”,通过“家庭工厂妇联”吸纳多名留守妇女居家创业,依靠手工空心挂面制作技艺增收致富。
“今年挂面销售得咋样?受疫情影响大不?”
“比往年卖得少些!”
在自家的挂面展示区,吴堡县张家山镇高家塄村脱贫户刘艳清一边热情地招呼“娘家人”的到来,一边笑呵呵地向霍凤莲和来客介绍手工空心挂面的制作工艺和“致富经”。
今年59岁的刘艳清和天生聋哑的丈夫每天从凌晨三四点开始,经过和面、切条、盘条、上条、发酵等18道大的工序、70余个小的步骤,才能将两袋各50斤的面粉变成细而中空的银丝面。原先,刘艳清的丈夫由于聋哑缺乏生产技能,靠打点零工谋生计,日子过得紧巴巴。年,村干部得知夫妇俩有学习做挂面的心思,特意邀请村里手工空心挂面传承人为他们“传经”。当年,两口子就生产挂面0多斤,净收入一万多元;第二年挂面产量翻了三倍,净收入达到4万元,顺利摘掉“穷帽”。今年3月,夫妇俩还向武汉捐赠了30把手工空心挂面。
“我要2箱!”“给我装4箱!”听闻刘艳清和丈夫的励志故事后,党员干部们在开启“抢购”模式的同时,不忘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