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入党初心故事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
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
榆阳区人民检察院郑勤
共产党员,这个称号,于我而言,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因为我的父亲是一名共产党员。学生时期,这一直是我引以为傲,并时常炫耀的资本。我生在农村,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少时家里贫穷,家中姊妹众多,一家过着清苦的田园生活。父亲当时是乡里中学的教师,一个人承担着家里的经济负担。虽然父亲未能给我提供宽裕的物质条件,但“我爸爸是共产党员”给予我的优越感,让我自信地度过了学生时代。熟悉,是因为我的外公是一名老红军、一名老党员,他曾经是上海海军司令部供给部副部长,年返乡后是红石桥乡的一名村支书。从我记事起,母亲就经常跟我讲外公的故事,其中印象最深的,那是在六十年代初,本地遭受了严重自然灾害,干旱少雨,农作物欠收,外公作为村里的村支部书记,毅然带领全村人兴修水渠,抗旱救灾,帮助老百姓渡过了难关,时至今日,村里人仍在使用着当年外公他们那代人兴修的水渠。另外,母亲仍清晰地记得,文化大革命时期,外公因“反革命分子”被批斗,白天在村部受体罚、干糙活、思想大改造,晚上回到家还将自家所剩无几的口粮拿出来救济同村人,自己和家人却忍饥受饿,挖野菜吃,啃馊味儿的糠窝窝。外公常说:“牛奶会有的,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他就是这样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将党和人民的利益置于首位。陌生,是因为我不明白“共产党员”这个字眼意味着什么,虽然我对党的认识有“天然”基础。
高三那年我十八岁,第一次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向党组织“索要”了我的成人礼礼物。在高考前的一个月,我被党组织吸纳,成为了一名中共预备党员。那天,当我把这个喜讯告诉父亲后,他看着我郑重地说:“恭喜你成为我们的同志,入党后要继续努力啊!”十多年过去了,那天的场景仍历历在目,那时的紧张、激动、兴奋之情至今都记忆犹新。
刚参加工作的那些日子,由于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我曾困惑于“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多挣一些钱享受一下青春年华”的氛围中,一度迷惘而不知所措又无可奈何,在众人都觉得快乐充实的“玩乐”中,我却愈发感到空虚无聊,找不到方向。这个时候,父亲向我伸出了手,给我讲述了他在基层工作时遇到的困境。父亲在乡镇工作的二十来年间,每天处理得都是百姓的日常琐碎。今天张三家的牛把李四的玉米庄稼地吃了、明天二狗家重砌院墙把王六家的宅院占了一部分、亦或是夏天村民要浇灌农田,结果村里都停电三天……每天都是种类繁多的“琐碎官司”。起初,父亲觉得这些都是自家事,这也要政府出面解决,政府又不是村委会!由于群众意识不强,致使一身才华无处施展。前两年的基层工作开展不开,工作质量不高,搞得他自己也心绪烦闷,没了精气神。偶然的一次机会,父亲替同事去党校参加培训,培训的内容正好是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培训结束后,父亲思绪顿开。父亲说:“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善于换位思考,用真心、细心和诚心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那些年,是自己没有坚定信仰,所以才会迷茫。”
是啊,外公的生平告诉我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父亲的工作经历告诉我要“脚踏实地,抱朴守拙”,他们用实际行动将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代代传承,他们用质朴的语言将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脉脉相传。我庆幸,一直以来,信仰从未远离。
不知不觉,我从事检察工作十余年了,我先后在预防、侦查监督、第一检察部工作,虽然三个部门的工作大相径庭,但我都能较快得适应,干得踏实,走得坚稳。不论是收发案卷、起草文书、统计数据这类繁杂琐碎的基础性工作,还是审查案件、协调宣传、深入调研这类繁重严谨的专业性工作,每当工作遇到瓶颈或是情绪进入低潮期的时候,外公和父亲的榜样力量就会激励我战胜困境,勇往直前。
百年党史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时过境迁,初心未变。“满树的花朵,只源于一颗小小的种子”,在建设法治社会的进程里,我不是法律的旁观者,而是通往法治社会最有力量、最具影响的参与人。我能做的,就是在祖国那坚实有力的步履里,弘扬忠诚、干净、担当之风,用一点一滴的汗水,共圆我们的检察梦、祖国梦!
作者/来源:榆林市人民检察院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