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皖南川藏线,走过一村又一村
TUhjnbcbe - 2025/5/19 16:38:00

重走皖南川藏线,坚定了我们“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信念,坚定了我们对“愚公移山”强大精神力量的认同!

——题记

皖南川藏线是安徽泾县到宁国的一条贯穿皖南山区的公路,位于路段,又称“江南天路”,精华路段全长约公里,山路逶迤,沿途风光无限。

皖南川藏线,这几年很火热:一年四季,特别是金秋时节,自驾的打卡者络绎不绝。

11月下旬,我选择了一个烟雨蒙蒙的日子,和老家在黄山的芜湖战友曹振发等专程走了一次川藏线,体验了一把不一样的风景。

时隔20天,我们又挑了一个晴好天气,分别从黄山和芜湖出发,上午9点在皖南川藏线泾县入口处集合进入,从水墨汀溪景区驶出,经过皖南川藏线黄金路段,划了一个圆圈,爬了一座座山,看了一道道景,拍了一张张照;路过好几个山村,听当地老百姓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

~苏红村~

苏红村是皖南川藏线的入口之一,号称皖南川藏线第一村,是“水墨汀溪·生态月亮湾”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中的农文旅融合示范基地。

走进苏红村,新农村建设的成果让人耳目一新:农舍错落有致,彩虹公路温情靓丽,多彩的茶林、竹林、果林在窗外掠过,收获过后的稻田里,鸡鸭扑腾,牛羊悠闲,一派祥和的田园风光。

山青水秀的汀溪乡苏红村,是革命历史名村,村名由“红色苏维埃”名称而来,让人感到骄傲!

这些年,苏红村群众发扬老区精神,艰苦奋斗,攻坚脱贫,在新时代迸发出强劲的生命力:完善产业发展配套设施,美化村容村貌,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选择群众参与度高、收益稳定的绿色产业发展,融入“水墨汀溪”,成为长三角地区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美丽人文幸福村。

~桃岭村~

皖南川藏线,精彩绝伦的地方在泾县桃岭界的桃岭公路,即泾县苏红村经桃岭至宁国板桥村的一条盘山公路。中间隔着几座海拔千米大山,上坡下坡分别有10多公里,山势险要,景色迷人。桃岭公路段的蜿蜒曲折让人感觉像是真正到了川藏线天路72道拐。

“桃岭苦呀桃岭难,两座大山把路拦。”不难想到,在道路开通之前,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里的桃岭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是多么的困苦艰难。

桃岭村同样隶属于泾县汀溪乡,是大山深处的一个村落,桃岭河纵贯整个桃岭村,村民大多沿河而居,四周群山环抱,溪水纵横,山上景色迷人风光无限。

说起皖南川藏线,要感谢一个人——原泾县县委书记王乐平。桃岭这条网红公路,是上世纪70年代王乐平书记带领桃岭人民,用四年多时间修建的一条近18公里的山路。当年,勤劳的桃岭人民,凭借原始简陋的工具,靠一双手、一副肩,穿着草鞋,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修建了这条天路,结束了祖祖辈辈与世隔绝的状态。这条路被当地群众称为“幸福路”,并在路边修建了纪念碑,王乐平老书记题写了“幸福路”三个字。

临近中午,我们到了“幸福路”纪念碑观景台,见到当地村民在这里设点开店,售卖工艺品、竹筒酒、野蜂蜜等。老板白天当售货员,太阳快落山时收摊,将价值不菲的商品堆放在收储房子里,晚上下山回家休息。

我问老板:“夜晚没人值守,货品安全吗?”

老板笑答:“没事!”他指着路边电杆上的监控说“有它,可以放一百二十个心,再说,现在人的基本素质提高了,社会治安好了很多,不是以前了”。

我们只有一天的时间安排,不允许走完皖南川藏线公里全程,再说,黄金路段全在泾县这边。

老板热心地指导我们,下到桃岭村看看,再往宁国板桥方向走,有一条岔路,向左往水墨汀溪方向出去,十几公里路,景色好着呢!

我们沿着“幸福路”往山下行驶,进入桃岭村。

曹振发自驾在前带路,穿过一座修路时遗留下的大石柱,直接把车开到公路左边的一座山间广场,我抬头一看,迎面大楼正是桃岭村村委党群服务中心。

位于泾县最偏远地区之一的桃岭村,早在年,共产党就在村里榆林坦成立了皖南特区苏维埃政府,是泾县第一个建有党支部的村,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的游击队提供了隐蔽的屏障。

这与我们上月曾访问过的黄山区荷花坑自然村极为相似。深山密林深处,革命火种不息,一度为以弱胜强积蓄了力量。

幸福的确是奋斗出来的!

要想富,先修路,修好路。

从没有出山的路,到简陋的盘山路,经过几十年来不断修缮、升级,现在已经成为各地游客心目中不可错过的经典旅游路线。六道大弯,一百多道小弯,自然形成的壮美效果,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老百姓在路边办起了农家乐,卖起了土特产,日子过得越来越富足。

皖南的“幸福路”在青山绿水之间伸展,村村通,户户通,串联起山区迷人的魅力小镇、小村、小景,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蜿蜒起伏的山岭,重重叠叠的山峰,群山环峙、层峦逶迤,桃岭人在奋斗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幸福路上打文旅牌,写农林篇,谋发展,奔小康。

已过正午,我们参观了一圈桃岭,在党群活动中心门前休闲广场,取下随身携带的方便米饭,加水加热,填饱肚子,稍作休息,继续向宁国板桥村进发。

~板桥村~

从桃岭到板桥,皖南川藏线一路继续山路弯弯、翠竹青青,水流潺潺、鸟语花香。车行其间,如在画中游,令人心旷神怡!

这里一路不仅有最精华的桃岭盘山公路,还有如梦如幻的方塘落羽杉,有安徽省东南部最大的原始森林——板桥自然保护区。

为了了解网红公路沿线老百姓的生活,我们到了宁国市方塘乡板桥村走访,只见路边的民宿一家挨着一家,形成规模。

我们采访了板桥村龙潭山庄,一家投资两百多万元建成的民宿。

龙潭山庄建筑别具一格,紧邻皖南川藏线,路边有停车位,门前是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小鱼儿在戏游,河岸两边生长着竹子、松木,一缕缕阳光透过竹枝、松枝洒向大地,迷人心窍,在河岸上还建有休闲场所,十分怡人。

龙潭山庄老板娘胡女士(图左)告我我们,她家有15个标间,旺季时生意火爆,会请当地乡亲做服务。现在是淡季,仅靠自己和丈夫夏显勇打理,加上在安徽财经大学上大四的女儿夏文静因疫情不便实习,在家帮忙,人手足够了。

胡女士介绍,在旅游未兴起之前,这里的老百姓日子过得很苦,仅靠山上的茶叶、毛竹来换钞票,但这里的茶叶没有太平、泾县的茶叶名气大,换不来多少钱,因此,年轻人在改革开放后,全都出去打工。当地人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小孩培养上大学,让他们走出大山,不再受苦受穷。

山里人把培养子女当成第一大事,这里的农家人的下一代,拼命苦读,几乎都上了大学,成为风气。

板桥村所在的方塘乡,处于皖南川藏线路段西面,青龙湾水库上游,北边与宣州区溪口镇交界,西与泾县汀溪乡接壤,西南与旌德县云乐乡、余村镇为邻,是有故事的地方:北宋末年,方腊起义失败,其后裔为避灭门,逃到此处。因居住地形四周高山,中间低,又像一池水塘,故,名为方塘。

方塘乡板桥村村名的来历,也有故事:一条来自泾县又回归泾县的小河,婉如一条银带由西向东绕山流淌。河上早先用木板搭成的小桥,走上去悠悠荡荡,好似腾云驾雾一般,这个小山村也因此得名。

~大河口~

我们依依不舍离开宁国市板桥村,前往泾县水墨汀溪景区入口,车行十几分钟,我们抵达方塘乡大河口村,这个老村已并入板桥村,但导航上还是显示大河口村。

不宽的乡村公路沿着一条溪河延续,时不时可见一块块裸露的湿地,水中的杉树已经落叶,根系如根雕般立在流动的溪水中。斜阳下的滩涂上,黄色的枯草,伴随着初冬的暖阳,点缀着山水相连的原生态湿地。大片白色的芦苇花,在阳光下摇曳多姿,耀眼夺目,我们驻足拍照留影,满心欢喜!

我们见此情形不得不感概,人与自然,如此这般和谐!在两山间,苍天留给人们一块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式”美景,怎不叫人铭心刻骨。我们临走时锁定这里的位置,以期让更多人知道这尚未开发出的处女地,来此零距离与自然互动,一饱眼福!

走出大河口村,距水墨汀溪不远处,我们见到了“宁国板桥自然保护区”的标志。

据当地人土介绍,板桥境内有国家级森林公园——板桥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万亩甜渚林);红色革命根据地——板桥革命老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烈士陵园;历史悠久的高峰寺院——白云禅寺(铁瓦寺);国家和省级一、二类保护动植物——云豹、猿猴、罗汉松、金钱柳等,还有很多旅游景点,如板桥溶洞、鬼门关大峡谷、阳坑瀑布、磨盘山、豆腐台、板桥石壁、金龟石等。

板桥不愧为“绿色宝库”!

年,地理植物专家、安徽师范大学韩也良教授几次率专家来这里考察,给这块未开发的处女地很高评价:这是我国中亚热带北部仅存的一块原始森林。

大河口,青青的山,绿绿的水,富有色彩,富有诗意,富有传奇,更富有几分神秘。

~水墨汀溪~

我们从宁国方向进入泾县水墨汀溪景区,若非当地人,估计不会知道走这条路线,我们算是走了“后门”。

已经是枯水季节,水墨汀溪的景色要逊色不少。

我们驾车缓缓行驶,边走边看,与皖南川藏线上山是主角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此地正是两山之间纯生态水网之地,溪水成为主角。

几年前,我们曾与战友专门到此旅游过,印象深刻。今天,重走老路,想起了百度介绍:

水墨汀溪,森林覆盖率达80%,是泾县重点自然生态保护区。这里有一片原始森林,层峦叠嶂,碧水潺潺,茶园滴翠,鸟语花香。

这里,拥有人类长寿四元素“阳光、空气、水、磁”的基本能量值,近似世界公认的五大长寿村,身临其境更具磁场感应。

这里,是一个集青山绿水、林海茶园、奇花异树、怪石深潭于一体,四周云蒸霞蔚,溪河流淌,宛若一幅上乘水墨山水画的绝版境地!

深山密林处,出路,就是活路。

要想富,先修路。皖南川藏线是一条艰苦奋斗之路,干群连心之路,新时代扶贫之路,新农村的安康之路,是一条沿线群众的金光大道!

今天,我们走过72拐,走过六道弯,走过山里的一条条彩虹路,见证了勤劳的皖南人“人定胜天”的雄心壮志。我们来这里打卡,自豪感油然而生!

秀丽的乡村,绚丽的景色,幸福的生活,快乐的日子,一切如人民所愿!

(图片:作者及随行人员手机随拍)

1
查看完整版本: 皖南川藏线,走过一村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