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春风习习2021,我们的奋斗系列之
TUhjnbcbe - 2025/5/3 11:12:00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时冉)“百灵子过河沉不了底,滚滚黄河里没有咱高西沟的泥。”这是流传在陕西米脂县高西沟村的民谣。尽管一年四季干旱少雨,依靠持之以恒的生态治理,黄土高坡上的高西沟村实现了山清水秀的梦想。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高西沟考察调研,点赞高西沟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

年关将近,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高西沟村党支部书记姜良彪正忙着向企业推销乡亲们种植的山地苹果、山地梨等特色农产品。“我亲自上门拜访,给企业推荐品尝,最近一个多月已经推销了多箱了,元旦、春节是农产品的销售旺季。”

高西沟村党支部书记姜良彪

在姜良彪和乡亲们的努力下,这些带着“高西沟”标志的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销往各地,成为这个陕北小村庄生态转型的生动缩影。

上世纪50年代,位于黄土高原腹地的高西沟村,还是黄土裸露、沟壑纵横的另一番景象。当地人形容为“山上光秃秃,沟里乱石头,年年遭灾害,十年九不收。”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村民们开始了征山治水的不懈努力,一锄一铲,将一个地表破碎、荒芜贫瘠的穷山沟改造成了山清水秀、梯田环绕的“陕北小江南”,林草覆盖率达到70%。

如今高西沟林草覆盖率达到70%,被称为“陕北小江南”摄影:李晋

在高西沟,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要入党,先种树”。除了要求具备一名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外,村党支部书记姜良彪还要求村上新发展的党员至少栽植棵树苗,而且要保证存活率在90%以上。

姜良彪说:“要把高西沟征山治水、植树造林的好传统要传承下去,不光是说让他们栽树,而是让他们认识到生态的重要性。把生态做好是最大的民生。”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近年来,高西沟大力发展山地苹果、谷子种植等特色农业,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比全县平均值多出元。

山地苹果被高西沟村民称为致富的“金果果”摄影:李晋

姜良彪说:“我们改变了广种薄收的传统农业局面,苹果比粮食的经济价值高,既有生态效应,又有经济效应,还有水土保持效应,实现了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理念。”

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高西沟考察调研,点赞高西沟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

60多年来,高西沟村人成功治理了40座山、21条沟,兑现了“不向黄河输入一粒泥沙”的承诺摄影:李晋

近距离向总书记作汇报的姜良彪倍感振奋,也深感责任重大。他说,高西沟从上世纪60年代就因为水土治理被列为全国典型,此后几十年里,作为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典范,高西沟被更多人所熟知。

年到来,老支书心中有个最大的心愿:高西沟村这个“老典型”如何实现“新发展”?如何能让村里的男女老少过上更好的日子?

姜良彪说:“我现在觉得最大的挑战,就是怎么壮大集体,增加农民收入。争取实现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

姜良彪告诉记者,村里正在探索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种植,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年全村的旅游收入有望达到20万元。

谈到村子的年,有着厚重陕北口音的姜良彪不时脱口而出“科技带动”、“打造LOGO”等时髦词汇。他告诉记者,我们“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走实走好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1
查看完整版本: 春风习习2021,我们的奋斗系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