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靖边县委政府迅速响应、强力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各条战线的疫情防控人员齐心协力共抗疫情,截至目前,靖边县未发生一例疑似,一例确诊,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疫情防控期间,靖边县各条战线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先进典型。
他们中,有牺牲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村支书,有卫生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有乡镇负责防控工作的领导干部和社区网格员,有始终奔波在一线的新闻记者,也有走出家乡,驰援武汉的医务人员……
他们是全县疫情防控人员的缩影,是守护全县人民健康安全的英雄,更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最可爱的人”!
靖边县
防控新冠疫情英雄谱
白胡亲
白胡亲同志生前为靖边县王渠则镇庙界村党支部书记。在疫情防控期间,白胡亲从除夕夜开始逐户排查防疫重点群体,夜以继日,连续七天,将庙界村近住户余人全部摸排清楚。1月31日,白胡亲病倒在疫情防控第一线,2月8日不幸去世,42岁的他永远定格在平凡的岗位上。
2月20日,靖边县委追授白胡亲同志“靖边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1日,榆林市委追授白胡亲同志为优秀共产党员,同时号召全市广大共产党员向白胡亲同志学习;2月24日,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发出《关于开展向张建华白胡亲王辉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3月6日,陕西省文明网公布年1-2月份陕西好人榜,白胡亲入选敬业奉献好人榜。
白怀珠
2月12日,靖边县杨米涧镇脱贫户白怀珠主动拉来20吨蔬菜捐赠给县疫情防控指挥部。捐赠仪式上,县委书记刘维平向白怀珠的爱心捐赠表示感谢。刘维平说,白怀珠同志在疫情防控严峻之时,不忘党恩,主动捐赠,实属不易;白怀珠同志不仅是脱贫模范,更是抗疫先进,希望杨米涧镇政府广泛宣传,让更多的群众学习白怀珠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我县的防疫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白怀珠今年50岁,杨米涧镇兴和村人,身体残疾,妻子出走,上有八旬老母,下有两个孩子,但他不等不靠,只身一人依靠自己的双手,成为全镇最早自主脱贫的贫困户。年靖边县委、县政府授予白怀珠“脱贫致富模范户”称号。
乔登飞
疫情防控期间,身患痛风和遗传性静脉曲张的大沟村党支部书记乔登飞拄着拐杖防控疫情。他带领同志们利用两天时间,摸排登记了全村常驻户、人的详细信息,共摸排出自1月8号以来返乡人员38户,其中1人是从武汉回来的重点监测对象。在医生眼中,乔登飞是位“不听话的病人”;在村民眼中,老支书乔登飞是“有本事”人,是全村人的主心骨;在同事们眼中,乔登飞不仅是前线的“指挥官”,更是队伍中的“纪检委”;乔登飞妻子的眼中,他是个只知道工作,不知道爱惜身体的“二杆子”。
在严峻的疫情考验面前,乔登飞和他的“战友们”紧密团结起来,为群众守护着健康和平安,他用“瘸脚”践行着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他的“小伤”折磨着他的身体,但他用一颗爱党爱民的忠诚之心,让自己咬紧牙关、肩负重担走下去。危难时刻,他用拐杖撑起了一片天。
郝海霞
疫情防控期间,三岔渠便民服务中心大阳湾村普通党员郝海霞主动请缨,要求加入村里的党员突击队。郝海霞巾帼不让须眉,进村入户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由于刚下过雪,村上的道路都不便行车,她就走着挨家挨户的向村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排查外地返乡人员,一天时间,她和党员突击队员们共排查户人,排查出1名途径武汉返靖人员和10名其他地区返靖人员。
挨家挨户张贴宣传彩页;背着喷雾器人工喷洒消毒水;在疫情防控检测点对过往车辆进行消毒,对过往人员进行体温的检测,劝返外来人员……哪里有需要,哪里就能看到郝海霞忙碌的身影,她用实际行动守护着党旗,守护着村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杨鑫菊
随着疫情防控阻击战役的打响,负责靖边县东坑镇健康卫生工作的副镇长杨鑫菊却舍小家、为大家,夜以继日坚守一线,义不容辞地冲在了战“疫”最前列。
面对千头万绪的疫情防控工作,她临危不乱,一边和上级部门对接,同领导班子开会讨论;一边抽调精兵强将成立工作小分队,负责具体防疫工作落实;一边又和卫生院等镇直属单位联系按功能划分防疫任务,为东坑镇疫情防控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她白天进村入户走访摸排、宣传防控知识,夜晚对排查数据进行核实,连续数日,等她踏上回家的路,已是凌晨一点多,因为这样付出,东坑镇各项数据她了然于胸,得到了领导干部的一致认可。对于摸排出来的20多个重点人员,她主动请缨上门进行体温检测、消杀、心理疏导。抛开党员干部的身份,她是妻子、是母亲,可当岗位召唤,她第一时间挺身而出,坚定站在了基层防控第一线,她以巾帼不让须眉的姿态,成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的先行者、践行者、宣传者,谱写了一曲基层战“疫”人员的最美赞歌。
苗继宏
靖边疾控中心检验科、技术质量科科长苗继宏是一个防疫战线的“老兵”,在这场重大的防疫阻击战中,他不顾个人安危,争分夺秒,顺利完成了65例次的标本采送。他用生命与病毒赛跑,与时间赛跑,以实际行动为人民守护健康的生命防线,是防疫战线最美的“逆行者”。
标本采送者是最容易感染的对象,他们要直面疑似病例进行鼻咽拭子、血液标本的采集。不管白天黑夜,只要接到采样任务,苗继宏总是第一时间奔赴采样现场,在采到标本后,立即送往公里外的市级指定实验室,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为是特殊岗位,疫情期间他要24小时坚守岗位并自行隔离,不能和家人团聚,为此他没有半点怨言,而是在内心向人民宣誓:“病毒不灭,绝不退缩!”
罗德华
接到疫情防控工作通知后,正在延安市吴起县家中过年的罗德华立即返回靖边县中山涧镇李家峁村,与镇村干部一道,加入到了防控疫情的阻击战当中。他和镇村干部们一起,张贴通告、宣传单,悬挂横幅、标语,利用村里大喇叭和宣传车广播宣传,确保宣传覆盖到户、到人,按照“网格化”管理分工,逐户上门登记、发放防疫手册。在防疫工作开展之初,口罩紧缺,罗德华千方百计从不同渠道购买口罩,捐赠给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使用;他还捐赠音箱设备,助力防疫宣传。得知疫情防控物资紧缺,他毫不犹豫捐款捐物一万余元,用于疫情防控工作。
“能为抗疫情出一份力是我们的荣幸,我们必将继续凝聚群众力量,坚守岗位,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罗德华的眼神里流露着坚定。就在前几天,他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疫情不退我们不退,请党组织在战斗中考验我。”
边静武震
1月31日,医院内科主治医师边静主动报名到靖边县新冠医院——医院的发热门诊接诊。整个疫情防控期间,边静就再没回过家;1月25日,挂职干部武震接到金华路社区的紧急通知,所有工作人员取消春节假期即刻返岗,对近期抵靖人员开展拉网式排查。这个春节,武震、边静夫妻二人至今一直坚守在抗疫一线。
家是一片天,一人撑半边。武震、边静夫妻俩在年这场大“疫”面前,并肩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国人同心战“疫”必胜,本是日常工作,因“疫”增添几分义无反顾的决心和勇气;本是平凡生活,武震边静却无意间谱写出人生一段难忘的赞歌。
徐飞
尽管同样是护士的妻子工作非常繁忙,平日里家中只有年迈的母亲为他们照顾着刚满一岁的孩子;尽管接到“援鄂”任务时,他正在老家照看因车祸二次开颅的爱人的哥哥;尽管还有诸多的不舍得和放不下,万家团圆的除夕夜,面对武汉发出的求救讯号,医院文职人员、骨科护师、90后的陕北靖边小伙儿徐飞将无限的牵挂和对家人的愧疚收到心底,毅然踏上了抗击疫情的前线。医院,他被65岁的患者刘阿姨亲切地称为“留置针小王子”,他和医院的另外四名男护士,被同事、患者们亲切地称呼为“五大金刚”。
“十七年前的‘非典’,是国家,是所有前辈们冲锋在前保护着我们;十七年后的‘新冠’,我们理所应当担起责任,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去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徐飞在日记中写道。在得知火神山战“疫”一线有个靖边小伙后,家乡的党委、政府、人民纷纷为他点赞,为他自豪,为他祝福。
白凌燕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无数人请战奔赴抗“疫”一线,与时间赛跑、冲锋在前。这其中就有记者的身影,靖边县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科员白凌燕就是新闻记者中的“冲锋者”,作为靖边县委宣传部党员先锋队的一名队员,她以笔为“剑”,一次次地不顾个人安危深入抗“疫”一线;她与时间赛跑,在短短的一个月里写出了百余篇有价值有温度有力量的新闻稿件,成了战“疫”一线不一样的女“战士”。
3月7日,市妇联市为进一步加强对一线工作人员的关心关爱,激励各行各业妇女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脱贫攻坚方面主动作为,决定授予白凌燕等56名先进妇女典型“榆林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米晓玲
今年53岁的靖边县卫健局副局长米晓玲,在防控一线逆行的忙碌身影让人动容。17年前她曾参与抗击非典,17年后的今天,她又义不容辞投身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她用一往无前、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生动阐述着卫健人在重大疫情面前敢担当、勇作为的爱岗敬业精神。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作为一名党员,米晓玲带头坚守疫情防控第一线,她冒着被传染的风险,全力以赴,勇往直前,充分展示着卫健人在重大疫情面前的担当作为,用心谱写了一曲无私奉献、守卫健康的赞歌。
薛戈
新冠肺炎的爆发打破了以往的平静,靖边县宁条梁镇副镇长薛戈成为“逆行者”,为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奋战在一线。
他提出抗疫网格化管理模式,对全村外来人员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为原则的全覆盖排查;他建立了外出返乡务工人员台账,对外出返乡务工人员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他成立了以自己为队长的党员志愿服务队,负责通过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