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要多少钱治疗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newslist_8_1.html本文转自:陕西日报
本报记者孟珂
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全国脊柱外科专家郝定均,多年前的志向只是成为一名赤脚医生。
在缺医少药的年代,赤脚医生为偏远乡村的人们提供了重要的医疗服务。在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的农村,长辈为乡亲们看病,还在上小学的郝定均有时跟着去,开始对“医生”有了模糊的认识。
几十年过去,63岁的郝定均仍活跃在临床一线。主刀手术1万多台,参与的7个项目获省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获“中国医师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荣誉……在这些荣誉背后,记者还看到了更多。
追逐“让患者获得的治疗”
没有白大褂,没有听诊器,背着简易的出诊箱奔走在乡间,免费给村民治些头疼脑热的病——这是郝定均对医生的最初印象。
郝定均的舅舅是当地有名的针灸师,二哥是赤脚医生。还在上小学的郝定均课余时间就跟着他们走村入户,耳濡目染之下,一颗种子在他心里生根发芽。
恢复高考后,郝定均选择学医,进入西安医学院(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学习。年,医院截瘫分院工作,开启在脊柱外科领域的探索。
“当时,我国脊柱外科的诊疗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要想让患者获得的治疗,就得学习先进治疗理念和技术。”5月20日,郝定均在接受采访时说。
年,经过层层选拔,郝医院深造。不同于很多泡在实验室的中国学者,郝定均用3个月完成了2年的实验室研究任务,争取到临床学习的机会,参与了多台脊柱手术。
年,医院,利用在国外学到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开展工作,创造了一个个西部及。
突破“胸怀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创新、突破,是郝定均职业生涯的关键词。
年,在西北地区率先开展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和胸腔镜下脊柱侧凸矫正术;年,在国内创立“骨质疏松骨折评分分型系统”;年,完成全球首例混合现实引导下脊柱畸形矫形手术;年,成功实施全球首例3D打印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郝定均带领团队在脊柱外科领域不断钻研,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也让无数患者重燃生活的希望。
作为西安交通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郝定均已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余名。许多学生成为骨科界的栋梁之才。截至目前,他的团队发表论文余篇,其中SCI论文篇;获得国家专利68项。
突破精神不仅表现在临床和科研上。
年底,郝定均被医院院长。上任伊始,医院擘画了“西部第一、全国知名”的蓝图。有人称这是“天方夜谭”。这家医院,虽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全国三大骨科中心”的美誉,但也经历了负债经营、人才紧缺等困境。
“胸怀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面对质疑,郝定均有自己的坚持。一系列改革之下,医院从单一临医院转变,在业内被誉为“西部骨科航母”。
跋涉“因为热爱,所以不倦”
年,郝定均主持完成的项目“严重脊柱创伤修复关键技术的创新与推广”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一项目研究历经25年。
郝定均深知,选择医学,就选择了漫长而艰辛的跋涉。从进入临床领域到独当一面,一名外科医生的成熟需要十余年甚至几十年的锤炼。
多年的职业生涯中,郝定均始终做到严格自律。医院管理层后,他仍保持习惯,工作日每天早晨7时30分准时出现在办公室,接待前来咨询的患者,医院的会议,之后是为患者做手术。年卸任院长后,他还担任西安市医院专家、医院院长、脊柱外科学科带头人。
对于全年无休的生活,他笑着说:“因为热爱,所以不倦。”这样的热爱,渗透在他工作和生活的细枝末节。
患者能站了,能走了,恢复正常生活了,这是他兴的事。他还记得,有个严重畸形的小伙儿,直不起腰,走路时连5米以外的地方都看不到。手术后,小伙儿腰板挺直了,找到了工作,还结婚有了小孩。
有人说,医学是一种回应他人痛苦的努力。在痛苦、挣扎与希望之间,郝定均一如既往地不知疲倦、努力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