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榆林实现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 [复制链接]

1#
精准治疗白癜风 http://www.gpitp.gd.cn/news/20180503/85432.html

北部风沙草滩区狂沙肆虐,村庄被风沙压埋,农田被沙丘埋没,古长城被吞噬;南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形支离破碎、土地贫瘠、植被稀疏……

沙进人退,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时的榆林。

营造万亩林海,林木覆盖率从0.9%提高到36%,万亩流沙全部得到固定、半固定,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万平方公里,成功创建“全国森林城市”……拴牢流沙,绿洲良田。

人进沙退,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后的榆林。

从“黄风呼呼不见天,黄沙漫漫不见边”到“大漠驼迹绝,塞上柳色新”,一代代榆林人民不畏艰险向沙漠“宣战”,用心血和汗水向天“要绿”,将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多公里。

“地处毛乌素沙地边缘,受风沙侵蚀的榆林城曾3次被迫南迁……”4月10日,在榆林林业展览馆,讲解员贾卉深情讲述着这座英雄城市背后的故事。

为了从茫茫荒沙中夺回“一线生机”,在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下,榆林人民“北治沙,南治土”,鏖战沙漠、勇斗恶水——

年,榆林筹建陕北防沙造林林场,拉开了治沙造林的序幕;年,在全国首次试验飞播造林治沙,将榆林治沙历程缩短20年;年,大兴安岭樟子松被成功引入毛乌素沙地试验造林成功,填补了沙区造林没有常绿树种的空白;年,以引水拉沙、营造防护林等为典型的榆林治沙造林经验首次走出国门……

“沙区引水拉沙造良田,建设农田林网防风沙;丘陵沟壑区在沟里打坝蓄水,山上兴修梯田,坡面造林绿化;盐碱滩地挖沟排水,拉沙压碱,改良土壤;无定河流域修梯田、建水库,将毛乌素沙地拦腰截断……”治沙造林的经验,榆林市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王立荣倒背如流。在他看来,尊重自然规律、依靠科技求实效,是榆林治沙造林成功的关键。

“经过30多年的摸索,我们总结出多项干旱、半干旱地区飞播治沙技术措施,科技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王立荣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榆林累计完成飞播治沙多万亩。

风沙的苦,榆林人民尝过;治沙的苦,榆林人民也尝过。

“治沙英雄”石光银“三战狼窝沙”,历经千辛万苦,在承包的25万亩国营、集体荒沙碱滩上种活了多万株(丛)乔灌木林;

年,补浪河乡54名姑娘成立治沙民兵连,为自己立下了“种不活树,绝不嫁人”的豪迈誓言;

年,靖边农民张加旺、牛玉琴夫妇把家搬到沙窝,30多年植树万棵、造林11万亩,将沙地逼退10多公里;

“治沙达人”张应龙,累计治理荒沙42.8万亩,将治理区林草覆盖率由3%提高到70%左右……

经过一代代榆林儿女的不屈奋战,榆林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由“整体恶化”向“整体好转、局部良性循环”的历史性转变,创造了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

“小时候春游就是‘沙游’。下午黄沙来袭,天瞬间就黑了,教室里得早早开灯。”贾卉是土生土长的榆林人,从小吃惯了风沙的苦,她更下定决心讲好治沙故事,“一代代治沙人用汗水筑起绿色丰碑,我们也要积极行动起来,守护这来之不易的‘绿’。”

如今的毛乌素沙地之边,乌金遍地、油浪翻滚;黄河之畔,红枣满山、笑声满园,老百姓过上了红火日子。

榆林人民从来没有忘记对绿色的渴望。4月以来,榆林到处是热火朝天的植树景象,在陕北高原掀起防止二次沙化造林绿化新高潮。

治沙难,守住治沙成果更难。为了推进沙地再治理,榆林市实施防止二次沙化及国土绿化五年行动,规划到年完成营造林及种草万亩。

“榆林已有40多年义务植树造林的历史,至今已植树3.4亿棵。今年我们创新义务植树方式,变‘上山植树’为‘进村植树’。”王立荣介绍,“我们在城区周边建设50个森林村庄,54个市级部门和单位参与,确保每个村庄都有1名市级领导包抓、1至2个市级部门或单位对接,实现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

青山为证,“绿海”为凭。绿色,见证着榆林治沙儿女的奋斗,铭刻了他们战天斗地的勇气,也必将成为榆林发展新征程上最亮丽的底色。(记者李旭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