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记党的二十大代表 [复制链接]

1#
路生梅(左二)在陕西佳县佳州街道凌云社区义诊时,张宇旋亲密拥抱她。张宇旋的妈妈(右一)、奶奶(左一)都曾让路生梅看过病。新华社记者陶明摄在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很多人的手机里都存着一个号码,只要家里孩子有病痛他们就会打这个电话。这个医院原副院长路生梅。上世纪60年代,路生梅从北京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陕西榆林佳县工作。从此,路生梅便扎根黄土高原,一干就是50多年。“我是党和祖国培养出来的医生,应该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年12月,正值寒冬,24岁的北京姑娘路生梅踏上西行的列车,这是她第一次离开北京。佳县位于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交会处,当时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医院是两排老式窑洞,只有4名医生、2名护士。路生梅成为榆林地区一个科班出身的儿科医生。“当时佳县人还过着‘糠菜半年粮、喝水靠驴拉’的日子。看到当地群众缺医少药,许多人无法得到及时救治,有的甚至因此失去生命,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里扎下根,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路生梅说。路生梅告诉记者,当时医院没有分科,要求每个医生必须掌握内、外、妇、儿、中医针灸等各科知识,于是路生梅和同事们每天在煤油灯下坚持学习到深夜,写下了几十本笔记。佳县位于黄河西岸,很多乡村地处大山深处,沟深壑险,峭壁林立。没有汽车,也无路可通汽车。当时,医院就诊的病人,值班医生要翻山越岭到家里诊断治疗。路生梅靠着双腿翻山越岭,为救治病人竭尽全力。一次,一名婴儿因百日咳反复窒息,危急时刻,路生梅口对口为她吸痰,人工呼吸40余次,终于救活了患儿。路生梅多次被选派到北京和西安进修学习。由于成绩突出,医院、医院都希望她能留下,但路生梅最终还是选择回到佳县。她将从外地学习的先进管理经验运用到工作中,使大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各科室会诊等制度在科里开展后又被全院推广。年,路生梅从医院副院长的位置上退休,但她依旧不改初心,继续为当地百姓义诊。医院,有时在敬老院,路生梅家的窑洞更是一个全年无休的固定义诊点。路生梅用54年岁月践行了在入党申请书中许下的诺言:这里就是最需要我的地方,我要扎根佳县,为党工作50年,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毫无保留地奉献给这片土地。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医生,路生梅深感责任重大,“我要深入人民群众,了解群众更迫切的需要,为基层医疗机构儿科建设、提升基层儿科医疗服务能力继续贡献力量”。(经济日报记者雷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