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宜张平走在山峁疙瘩上的扶贫第一书记 [复制链接]

1#

年7月14日,宜张平作为陕西燃气集团有限公司选派的第一书记,来到韩家硷村,带领生存在这片满是山峁疙瘩的人们脱贫致富。韩家硷村,是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下廿里铺镇的一个贫困村。这里的人受地理环境影响,收成好的时,农产品卖不上价,收成不好,日子就更难过了。

摸清村情建立第一个“村级基础资料信息库”

清涧,地处陕西省北部,榆林市南端。无定河、黄河在这里交汇,黄土高原、晋陕峡谷在这里绵延,全县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22万。清涧是革命老区,是享誉全国的“道情之乡”、“红枣之乡”、“粉条之乡”、“石板之乡”。而韩家硷村位于清涧县城南10公里处,是韩家硷和惠家村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的行*村,是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下廿里铺镇的一个贫困村。全村占地面积亩,以红枣、苹果、核桃等经济林木和玉米、土豆、谷子等特色小杂粮种植为主,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种植、养殖和外出打工。共有村民户人,常住人口61户人,*员32人,贫困户49户人。

宜张平看着县上交给他的扶贫资料,韩家硷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种植传统农产品为主导产业,产业含“金”量低,缺乏深加工,没有形成规模化、可持续的产业。而且常住人口较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留守人口主要是45周岁以上的老龄人口。这些村民的思想意识更落后,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尤其是等、靠、要思想严重。

他决定自己亲身走访,摸清底细、摸准穷根,想法寻找脱贫之路。他背着笔记本电脑,拿着照相机,在韩家硷村的田间地头、农园小院,无论是登记造册的贫困户还是生活比较富裕的村民,他都设法找话题与村民心切心交流。他“一看房,二看粮,三看有没有因贫辍学的读书郎,四看有没有卧病在床的老爹娘”。村民们见宜张平每天都这幅行囊,私下议论:他们都穷了那么多年,靠几个年轻人能改变得了吗?

一个月,宜张平跑遍了韩家硷村的山山峁峁、沟沟坬坬,掌握了村上所有住户的第一手资料,建立起了韩家硷村第一个“村级基础资料信息库”。

请回书记谋划脱贫致富

韩家硷村,主要村级领导长期不在岗,各项工作停滞不前,村民更是各过各的日子。宜张平根据第一书记的职责,决定下决心解决韩家硷村基层组织建设,他几经周折把村*支部书记从延安“请”回来,多次把所有村两委班子成员“请”到书记惠振和家。就如何建强基层组织、发挥村*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如何正确行使村民赋予的权力、引领农村发展和村民脱贫致富进行深入探讨交流。和大家讲*性、讲*策、讲纪律,从*策法规、责任担当、组织信任、村民期盼等方面入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鼓励村两委班子“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引导村两委班子积极履职尽责。

村两委会班子解决了,村上还没有两委会活动阵地。宜张平深深陷入了沉思。宜张平没有农村工作经验,只能在村*支部书记惠振和的带领下,到县委组织部、县扶贫办、镇*委镇*府之间不停地奔波,寻找着答案。最后,由县委组织部拿出了阵地建设方案,镇*委建议宜张平向单位申请资金,共同解决村委会阵地建设问题。宜张平根据方案马上草拟了一份《关于申请村委会阵地建设资金的工作报告》,得到陕西省燃气集团*委的高度重视,*委书记郝晓晨亲自进村调研,审批报告“拨付20万元*建工作经费,用于贫困村阵地建设。”

资金问题解决后,宜张平召集村两委班子商量,确定了两委会建设工作思路:“*府出资建房,我们硬化场地、修建围墙、置办办公家具、完善上墙制度和软件资料”,这一工作思路给清涧县委组织部、镇*委汇报后,他们大力支持。最后,以省委组织部“七个一”重点工作为标准,致力打造“基层*建工作示范点”。

为做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宜张平帮助韩家硷村制订了《韩家硷村*支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指导村*支部开展了专题学习、主题教育、志愿服务等活动,组织*员群众观看了红色影片、远程教育纪录片、《将改革精心到底》、《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等专题片,组织*员干部学习了省十三次*代会精神和*的十九大精神并撰写了学习心得,创办学习专栏。

为全面提升基层*建工作,宜张平及时组织丰富多彩的基层*组织活动。组织*员到梁家河接受“*性教育”;组织*员群众在村文化广场和道路两边栽种绿植多棵;组织公司*员进村入户看望贫困户;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到延川县上驿村、清涧县枣林则沟村、国资委系统兄弟单位进行交流学习;组织村上的*员群众帮助五保贫困户建起了宽敞明亮的新房。为了巩固*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践行“三严三实”主题教育活动要求,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宜张平倡议下,村委会设立了“民事村办服务点”,专门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宜张平还积极争取单位的支持,给清涧县捐赠了85台办公电脑,实现了全县贫困村办公电脑全覆盖;发动单位职工干部开展捐款捐物活动,帮助12位贫困人口完成了大病医疗救助,实现了14名贫困家庭孩子的“微心愿”。

将心换心与村民更贴心

在驻村扶贫的日子里,宜张平没事就跑到村民家拉话。一次,驻村工作队员抱怨村民太难缠。宜张平鼓励他多到村民家串串门,拉拉家常,话说开了,感情就近了。

通村公路边的公交车站是村民的聚集地,农闲时,村民们会不约而同来这里,打牌、下棋、拉话。宜张平和驻村工作队员没事时会看他们打牌下棋,听他们闲话家常。刚开始,村民们见他们来了,话就少了。几次过后,村民们主动招呼他们一起下棋聊天。有一次,村民们说“宜书记,能不能把你的电话号码给我留一下?有什么事情好找你们。”听到这样的要求,宜张平很高兴。于是,宜张平赶紧整理好“四支队伍”通讯录,送到韩家硷村的每家每户,告诉他们“不管遇到什么事,不要怕麻烦,随时打电话,我们会尽力帮忙。”宜张平得知82岁的月清夫妇身份证、户口本、医保卡丢失,他开车带领二老到县*务大厅、乡镇派出所、农村信用合作社补办丢失的证件。经过一个多月的转折,月清夫妇补齐了身份证、户口本、医保卡,高兴地说“宜书记真是个好书记,比儿子都贴心”。一次,月清夫妇煮了2个鸡蛋,送到宜张平的住处,让他称热吃。

帮村民排忧解难解决村民实际困难

贫困户惠侯强长期患病,上有七旬老母,下有3个正在读书的孩子,二女儿惠雪芳考入是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建筑工程系,全家人正为上大学学费发愁。宜张平觉得这应不是惠侯强一家遇到的问题,估计其他贫困户也应该也遇到类似的难题。他赶紧组织驻村工作队在全村范围内统计因凑不齐学费而发愁的“因学致贫”贫困家庭。后来,又了解到惠富成的女儿惠芳芳,是西安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生;惠庆福的女儿惠萌,是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学生,遇到同样的问题。作为“第一书记”的宜张平认为一定帮助这些学生解决上学的学费问题。他及时向集团*委作了专题汇报,在集团*委的支持下,韩家硷村设立了教育扶贫专项资金,不管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每年提供元的助学资金,帮助他们安心完成好学业。

46岁的贫困户惠建宁,夫妻二人都是残疾,结婚多年一直没有孩子。通过多次治疗,妻子于年初顺利怀孕。宜张平多次上门服务,为他们送上孕期相关书籍和优生优育知识手册,医院,开车带领他们定期完成孕检、产检。年10月,惠建宁家喜得贵子,宜张平带领驻村工作队来到他家,送上营养品,并叮嘱惠建宁一定要照顾好妻儿。惠建宁拉着宜张平的手说:“你们真是我家的大恩人!”

52岁的村民惠和,由于子女较多,没有增收致富产业,对生活信心不足。宜张平帮他们向集团公司争取,由他们集团公司出资元帮助惠和家买了一头牛,鼓励他们要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后来,两口子每天起早贪黑精心养牛,一年下来,老牛生了牛犊,卖了6千元,让他们有了稳定收入。有了收入,惠和夫妇俩慢慢对生活有了信心。两口子夏季大量种植庄稼,利用空闲时间挖药材,冬季在村里加工粉条,收入一天比一天多,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年顺利脱贫。惠和夫妇说:“宜书记对我们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

在驻村日子里,韩家硷村村民无论谁家婚丧嫁娶,都要花钱租赁红白喜事灶具。宜张平决定村上置办一套,为村民无偿提供。他带领两委班子成员、1名“行家里手”、2名群众代表,前往绥德、子长两地为村民置办红白喜事用品。经过精挑细选,合理选价,为全村百姓置办了一套功能齐全、质优价廉的红白喜事用品。村民惠候红说:“我们村以后过事情再也不用掏钱租赁了!”

争取2万元设立扶贫应急资金

年7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一户已经脱贫的贫困户直接返贫。宜张平记得,在年,进入雨季,清涧县的灾情时有发生,防汛形势严峻,他们驻村工作队在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同时,还要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坚持坐班值班,做到灾前预警、灾后排查,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年7月27日下午3点24分,惠加毛家院子里的一颗老槐树被大风连根拔起,老槐树的枝干挂断了电线,电死了他家刚满5个月的牛犊子,掉落的电线还在冒着火花和浓烟。接到情况反应,宜张平马上到了现场,凭借他多年的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工作经验,立即组织村干部赶到灾情现场,组织进行抢险救灾。处理完险情后,宜张平又积极与集团公司联系,争取2万元扶贫资金,设置村级扶贫应急资金,专门应对各种突发事件,防止非贫困户和已脱贫户返贫。

抓好产业扶贫更要抓好精神扶贫

在宜张平帮扶韩家硷村的脱贫工作中,陕西燃气集团有限公司的投入力度也非常大。三年来,宜张平向陕西燃气集团争取直接投资.3万元,立足长远打造特色富民产业、因户施策推进精准扶贫项目,倾力打造全县“精准扶贫示范村”。帮助韩家硷村发展了光伏发电、肉牛养殖、粉条加工等特色富民产业,实施了大学生资助、大病救助、技术培训等精准扶贫项目。

同时,宜张平还指导韩家硷村成立了清涧县惠惠家村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了清涧县惠家村农业光伏发电公司。建立“*支部+公司+贫困户”和“*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工作机制,积极联系县农业局、畜牧局等部门,多次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指导“公司”和“合作社”规范运行。

宜张平在做好物质扶贫的同时,还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着力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落地生根、入脑入心为主线,大力实施扶贫扶志六大工程。并结合燃气集团“双百就业”工程,指导贫困子女参加“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宜张平和扶贫工作队坚持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齐头并进,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多措并举帮助他们树立“摘穷帽光荣、戴穷帽可耻”的理念,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同步摆脱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实现共同富裕。

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宜张平带领村两委班子,通过积极协调,帮助贫困村引进资余万元,实施了村委会阵地、文化广场、标准化卫生室、引水工程、村组道路、生产道路、打坝造田、环境保护、网络通讯、爱心超市、公共浴室等10多个工程项目,完善了村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如今,韩家硷村的山绿了、水清了、路宽了、灯亮了,村民不出村就可以看病了、洗澡了,村民在家里就可以打电话、看电视、上网了。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宜张平在韩家硷村所做的一切都得到了应有的回报。韩家硷村的一切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巨变,乡亲们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笑容更灿烂了!如今,宜张平继续走在山峁疙瘩的扶贫路上,对韩家硷村如期脱贫,他信心满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