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携手防疫抗艾共担健康责任榆林市第一 [复制链接]

1#
北京扁平疣专科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813030.html
12月1日,是第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携手防疫抗艾,共担健康责任”。中共中央*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对艾滋病防治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和全社会共同努力,“十三五”我国艾滋病防治取得显著成绩。要继续毫不松懈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结合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完善防治体系和相关机制,强化*府、部门、社会、个人“四方责任”,聚焦突出难题和挑战,加大防控工作力度,进一步减少危险行为和疾病传播。加强科研攻关和药品供应保障,做好感染者困难救助和人文关怀,有效发挥社会力量防艾作用。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建设健康中国作出更大贡献!提起艾滋病,几乎所有人都会将它跟绝症、死亡划上等号。仿佛连这个话题都沾染着病毒,让人闻“艾”色变、避之不及。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预防艾滋病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在艾滋病日来临之际,我校宣传预防艾滋病的科普知识,这也是我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传播和流行的重要措施之一。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于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亦称艾滋病病毒,而引发的全身性疾病。艾滋病病毒感染可导致人体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缺陷,未经治疗的感染者在疾病晚期易于并发各种严重感染和恶性肿瘤,最终导致死亡。本病具有传染性。

艾滋病传播途径

HIV主要存在于传染源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脑脊液、胸腹水、羊水和乳汁等体液中,其感染和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包括不安全的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血液及血制品:包括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规范的介入性医疗操作、纹身等;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分娩时和哺乳传播。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15~49岁发病者占80%。高危人群主要包括男男同性性行为者、静脉注射毒品者、与HIV/AIDS患者有性接触者、多性伴人群、性传播感染(STI)群体等。

一般接触会感染艾滋病吗?

 一般的生活接触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下面这些行为,都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1)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拥抱、抚摸;(2)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同进餐;()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使用公共设施,如厕所、游泳池、公共浴池、电话机、公共汽车;(4)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居住、咳嗽、打喷嚏、谈话。

典型症状

根据患者感染后症状、体征的不同,可将HIV感染的全过程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1.早期症状艾滋病比较有代表性的早期症状,可以理解为其急性期表现的症状。急性期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后2~4周。部分感染者出现HIV病毒血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所产生的症状,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持续1~周后缓解。此时的症状以发热最为常见,可同时伴有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等。2.无症状期症状患者可从急性期进入无症状期,或无明显的急性期症状而直接进入无症状期。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其时间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和类型、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的个体差异、营养条件及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在无症状期,HIV在感染者体内不断复制,导致免疫系统受损。此期可出现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或体征,但一般不易引起重视。.艾滋病期症状艾滋病期是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多个/ul,血浆中的HIV病毒载量明显升高。主要表现为HIV相关症状、体征及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HIV感染后相关症状及体征主要包括:持续1个月以上的发热(8℃);盗汗;腹泻(大便次数多于次/天);6个月之内体重下降10%以上。部分患者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精神淡漠、性格改变、头痛、癫痫及痴呆等。

特别提醒:艾滋病未发病前无症状,外表看不出是否感染艾滋病,和健康人无区别,但传染性非常强!

预防艾滋病的方法与措施

艾滋病虽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传染病,但对于个人来讲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主要措施有:1.遵守法律和道德、洁爱自身、反对婚前性行为、反对乱性。2.不搞卖淫、嫖娼等违法活动。.不以任何方式吸毒,远离毒品。4.不使用未经检验的血液制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5.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打针、拔牙、针灸、美容或手术。6.不共用牙刷、剃须(刮脸)刀。7.避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沾上伤者的血液。8.根据国外经验正确使用安全套有助于避免感染艾滋病。9.患有性病后应及时、积极进行治疗,否则已存病灶会增加艾滋病感染的危险。

如何对待艾滋病人


  艾滋病是我们的敌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我们的朋友。不要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

让我们多一份关心与理解,少一份歧视与冷漠!
   

撰稿:王丽珍

编辑:王丽珍

审核:高世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