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标题:《着力提升应用型本科人才“品质”》
“学校非常重视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服务和就业现状的满意度这两个数据。学生的真实感受,是学校衡量‘更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的关键。”榆林学院就业指导中心斌主任如是说。
历史文化名城榆林位于陕甘宁蒙晋接壤地区,是国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基地。榆林学院是该市省属本科院校,秉承“深化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思路,紧密结合地方产业和行业需求,着力转型建设为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
转型升级牵涉到招生、培养、就业等各个环节,就业质量直接体现了学校的育人质量,是学校声誉和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标志。该校就业指导中心斌主任表示,“(转型升级)对就业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需要紧紧围绕‘更充分’和‘更高质量’两个突破口做好就业指导工作。”近期,麦可思研究特地邀请斌主任,请他介绍榆林学院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工作经验,为其他对接产业快速发展的地方特色院校提供参考。
“就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国家提出的‘六稳’‘六保’第一位便是稳就业和保就业。”斌主任表示,具体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核心目标便是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并提升就业质量。落实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上,“打造学校的育人特色、提升就业质量是抓手,高质量就业同时能增强院校特色,提升育人质量,对就业指导中心既是挑战也是发展机遇。”
01
打造品牌促进充分就业
“如何在就业市场上打响学校的品牌,是实现‘更充分就业’的关键。”斌主任表示,从学校实际出发,关键点有二,一是学校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二是鼓励并帮助学生更早落实就业去向。
※紧跟市场开拓渠道
鉴于学校区域位置较偏,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加之部分学生求职信心不足,缺乏长远规划等弊端,学校不断强化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我们要求指导教师对就业形势和现状有清醒认识,不断培养指导教师的专业程度,在资源有限、人手短缺的条件下保证就业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在市场开拓上,学校一方面打破学生固有的、较为保守被动的择业观念,一方面精准定位就业客户,主动挖掘合作企业、人才服务机构,以区域经济建设为着眼点,牢牢抓住榆林地区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周边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企业等。在形式上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招聘方式,多渠道宣传就业信息。通过建立就业基地、聘请教授、举办招聘会等方式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同时,就业指导中心充分利用就业分流渠道,包括考研、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考国企,招教考试及应聘国企等,为学生尽早提供就业机会,发布就业信息,确保毕业生充分就业。
从数据来看,学校为届名本科毕业生举办了4场大型招聘会、7场网络招聘会,多家用人单位进校宣讲招聘,提供岗位4万多个,与兄弟高校联办招聘会15场,举办各类求职就业指导讲座13场。
※强化服务提升体验
“除了加强校企沟通外,就业市场的建设需要品牌效应支持。提到榆林学院,用人单位就能将‘踏实’‘肯干’‘上进’‘好学’与我们的毕业生联系起来。这既涉及人才培养质量,也涉及就业服务质量。”斌主任说,指导中心为此打造了“就在你身边”的就业服务品牌,旨在实现全方位、不间断的就业指导服务,学生有任何就业方面的问题,都能通过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