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落实教育惠民政策,看看榆林增了哪些,减了 [复制链接]

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之一,从基本解决“有学上”问题,到向“上好学”稳步迈进,当前,榆林市集中新建改扩建了一批中小学幼儿园,增加了学位,进一步落实“双减”*策,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做好教育“加减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孩子们健康全面发展。

加法中心城区新增学位6万个“以前榆林高新区附近只有两所中学,‘上学难’一直让家长烦心不已。现在好了,不但学校和学位数量有所增加,而且路程也比较近,十来分钟就能到学校,接送孩子特别方便。”市民吴先生说。针对榆林中心城区学位短缺的问题,今年市教育局积极推进市二十八小和高新二中的建设工作,两所学校新增学位个,今年秋季开学时已全部投入使用。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榆林中心城区人口急剧增加,现有的教育资源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入园难、入学难、大班额、择校热等问题成为群众的“烦心事”,对优质教育的期盼成为市民的民生关切。民生无小事。为兑现市委、市*府提出的“让榆林的孩子不再为求学远赴他乡,让家长不再为抚育子女两地奔波”的承诺,“十三五”期间,全市公共财*教育经费投入达亿元,较“十二五”增长22.7%,重点实施了中心城区学校建设、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农村薄弱学校改造、移民搬迁点配建学校等项目工程,在各类开发区、新建小区、城乡接合部、经济适用房等区域规划建设中小学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学校所,新增学位13.4万个。其中,榆林中心城区新建改扩建学校53所,新增学位6万个,彻底解决了“上学难”的问题。减法“双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今年秋季开学,为将“双减”*策落实落细,榆林市各中小学实行课后服务全覆盖,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推进*策全面落地。9月6日下午1时,榆林市第十八小学内热闹非凡。操场上,足球、篮球、独轮车等体育项目轮番上演;教室里,古筝、钢琴、架子鼓声此起彼伏。经过一天的学习,学生们在这里得到彻底放松。榆林市第十八小学是我市最早开展课后延时服务的学校。从年11月起,学校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做到学科答疑辅导和学科培优提升相融合、艺术特长与兴趣培养相融合、教育理念与各学科拓展课程相融合,为学生提供学科辅导、思维训练、艺术及体育锻炼等6大类、个项目的课后服务,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拉近了家校距离,而且解决了家长不能及时接送孩子、学生课后作业无人辅导的困难,目前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占全体学生的95%以上。

“双减”*策的落地,对学生、家长以及家庭来说都是一种“减负”。今年,市教育局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有关要求,将推行中小学课后服务列为“局长年度项目”,明确“六务必、十严禁”要求,进一步完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切实做好学生放学后延时服务工作。秋季学期,全市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有需求学生全覆盖。参与课后服务的义务教育学生达40万人,占义务教育学生总数的88.3%,参与教师人,占义务教育教师总数的56.6%。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没有终点,只有前进。“十四五”期间,榆林将打造与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相适应的现代化办学体系,让榆林教育领航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让每个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记者马蕊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