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省教育厅
近年来,榆林市聚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大投入、大建设、大调整、大改革,提升了全市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实现了由“有学上”到“上好学”、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的历史新跨越。
——立足高起点设计,谋划出均衡发展之“路”。年,市、县两级政府签订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攻坚目标责任书》,市政府先后在府谷县、横山区和山西省晋中市、商洛市商南县召开推进会议,相继出台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助推全市12个县市区被认定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特别是先试先行十五年免费教育,保障14.25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含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4.38万人)享受1.25亿元的教育扶贫“红利”,增强了老百姓“学在榆林”的幸福感。
榆林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推进会
——围绕高标准建设,三大工程奠定均衡发展之“基”。一是全市投资15亿元用于实施标准化建设工程,完成建设项目个,尤其是所乡村小规模学校、所乡镇寄宿制学校全部达标,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创建优秀乡村学校24所,确保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二是实施榆林中心城区学校建设工程,累计实施个建设项目,新增16.2万个学位,极大地提升了榆林中心城区的教育承载水平和办学能力。三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全市在投资2.7亿元、高标准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后,又续建了榆林“教育云”平台和市直学校课程、数字图书馆、教育精准扶贫等三个管理系统,年陕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现场会、年陕西省智慧课堂教学应用研讨会、年陕西省基础教育实验教学展示会相继在榆林召开,榆林经验得到了全省教育同行的普遍认可。
榆林中心城区学校幼儿园建设项目集中开工仪式
——坚持高素质引领,队伍建设铸就均衡发展之“魂”。一是用活提前离岗机制,累计新补充教师余人,整体优化了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二是用足培训培养机制,累计培养出榆林名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教学能手人,发挥骨干教师“头雁效应”。三是用好交流轮岗机制,出台优惠政策,全市骨干教师交流占比达38.4%,在农村学校支教的占43.5%。今年安排榆林中心城区学校教师下沉支教,助力农村学校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四是用实激励机制,先后两次提高教师绩效工资,班主任津贴(小学元、初中元)纳入财政预算,农村教师每月享受不低于元的交通补贴。市政府为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榆林名师设立教书育人津贴(每人每月标准元、元和元),保障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水平高于公务员工资水平。
榆林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培训会
——突出高水平落实,提升内涵锻造均衡发展之“本”。一是各级政府统筹研究义务教育招生工作,利用媒体公开各项招生政策,各义务教育学校利用电脑随机派位方式,现场向家长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媒体记者公开教师配备、编班情况,逐步使均衡编班成为学校、家长的普遍共识。二是市、县两级政府牵头协调,使北师大、陕师大等市外优质教育资源落户榆林,邀请朱永新、李希贵、王殿军、康震、刘云杉等国内教育专家来榆举办讲座,每年坚持引进教育领域高端人才,发挥个学校发展共同体的“名校+”孵化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三是全面加强教育督导工作,成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教育督导委员会,完成市级督学的调整换届工作,探索开展高中学校工程第三方评估和全市中小学“校风、教风、学风”督导评估,定期开展教育经费、校园安全、达标创建督导检查,对重大问题实行挂牌督办、整改销号制度,确保所有问题一抓到底,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内涵发展。
该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根据《陕西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意见的通知》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整体部署,有计划、分步骤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作者/来源:陕教传媒
内容如有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