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1月21日举行“十三五”陕西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第二场新闻发布会,邀请西安、铜川、榆林、汉中、安康五市教育局局长,就过去5年各地在推进基础教育发展方面所取得的特色成绩,向媒体通报情况。
西安:全面迈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阶段
西安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贾轶昊介绍,“十三五”西安以“聚合力、增投入、建学校、强队伍、促改革、提质量、扩优质、优服务”为重点,打出了一套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组合拳”,教育质量明显提升,西安市13个区县全面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验收,全面迈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阶段,为全省提供了创建优质均衡教育的“西安样本”。
西安全市财政教育支出从年的.63亿元增长到年的亿元,年均增幅为16.6%。5年共投用新建、改扩建学校所,新增学位36万个,建成了一批美观、实用的新校舍,有效保障了学位需求。其中,年秋季开学共投用所新建、改扩建学校,新增学位19.4万个。年秋季开学还将建设并投用所学校,新增学位10.8万个。
5年全市累计公开招聘公办教师名、培训校园长教师68.16万人次、培养骨干教师人。均衡配置教师资源,交流轮岗教师3万人次。年全市教职工人数达到16.31万人,较年增加了5.04万人。
同时,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实现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稳步推进民办义务教育招生制度改革,招生入学平稳有序。5年西安累计投入40.35亿元实施“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和“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全面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年,西安投入15.2亿元对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进行了重点提升。年将遴选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实施“新优质学校成长计划”,办越来越多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
西安深入实施“名校+”“名师+”“名校长+”工程,组建“名校+”教育联合体个、“名师+”研修共同体个、“名校长+”领航研修共同体60个,惠及学生万人,迅速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西安市优质教育资源平台,常态化推出“名师公益优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铜川:打赢教育脱贫攻坚不让一名贫困学生失学
铜川市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赵雅玲介绍,“十三五”期间,铜川市围绕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以义务教育有保障为目标,不断加大控辍保学力度,全面落实各项教育资助政策,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目前全市6至15周岁适龄儿童人,其中,现有建档立卡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名,送教上门残疾儿童少年96人,全市无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贫困退出义务教育有保障全面达标。
她介绍,铜川已经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的学生资助体系,确保建档立卡家庭学生优先顶格享受各类资助,让贫困家庭学生“学前教育无障碍、义务教育不花钱、中职教育没负担、普通高中不发愁、考上大学不担心”。5年来,累计拨付各类学生资助资金万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9.6万人次。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人次1.8亿元。资助资金按标准足额及时发放到每一个贫困学生手中,做到了应助尽助,不漏一人,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榆林: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榆林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沈效功介绍,“十三五”榆林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共投入10.5亿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改善,全市中小学和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达%,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引进服务全市中小学教师的贝壳网精准教学资源平台,有效解决全市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全市教师可一键登录畅享优质资源,实现教学资源均衡配置。
年榆林教育云平台正式上线运行,通过云平台对学校党建、教师管理、精准扶贫、新生入学、素质教育测评等进行支持服务。在服务“招生考试”方面,在义务教育招生上,利用榆林教育云平台开展全市一、七年级学生招生和分班工作,有效落实了划片招生政策,基本实现了均衡分班的目标。在高中招生考试上,利用榆林教育云平台实现网上报名、网上阅卷、网上填报志愿、网上录取四网工程,为招生考试提供了公平公正又便捷的服务。
汉中:强化教师队伍发展提升整体教育水平
“强教先强师”。汉中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守奎介绍,“十三五”期间,汉中市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入职教师、班主任、寄宿制学校教师等集中培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组织名师、特级教师大力开展“名师大篷车”“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等送教下乡活动,每年培训教师人次。以汉中实验中学等30余所学校、幼儿园为培训基地校,参加培训学员挂职跟岗,直观浸润教学一线,获得宝贵教学经验。
“十三五”期间,汉中全市所城区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形成教育联盟,常态化对口培训。11个县区与陕西理工大学等10余所高校建立结对帮扶,送教到县1万人次。汉中共培育陕西省教学名师16人、省级学科带头人74人、省级教学能手人,组织全市90余个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工作坊)联动开展工作,打破县域和校域的限制,充分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培养青年骨干教师1余人,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有效助推了汉中教育的发展。
安康:创新德育教育构建思政课“四好”格局
安康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李黎介绍,“十三五”期间,安康以“德育为先、五育并举、培育新人”为目标,以落实课程、文化、活动、实践、管理、协同育人为抓手,探索建立“三重融合、三全育德”德育工作体系,努力构建立德树人长效机制,全面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汉阴县“德育作业”模式、白河县麻虎小学德育经验被教育部表彰为优秀德育案例,石泉县“六位一体”留守儿童教育关爱管护经验被教育部等八部委确定为全国先进典型。
安康教体系统创新构建“思政学科与其它学科融合育德,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融合育德,学校、家庭、社会融合育德,全员育德、全科育德、全程育德”的“三重融合、三全育德”德育工作体系的同时。建立市、县、校三级“1+1”听思政课制度,累计打造思政金课余节,培养县级以上思政课教学能手人、陕西省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标兵(骨干)34人。大力构建学校努力办好、教研室积极管好、教师用心教好、学生认真学好思政课的“四好”格局。
同时,加强全科育人,推行“学科知识+德育元素”的全学科教学改革,深度挖掘学科育德价值,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时建立一批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全市已建成市级以上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实践基地26个,县级以上农业实践教育基地43个、工业实践教育基地16个、劳动实践教育基地53个、红色文化教育基地27个,中小学生校外主题德育教育活动蓬勃开展。
发布会现场
图并文
张思雨
邀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