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个医院好 http://baidianfeng.39.net/<
路
遥
漫山遍野的绿意昂扬,麻花辫的少女和知青头的少年,奔驰的拖拉机、古朴的陕北窑洞、拐弯磨出“火星子”的二八大杠,朝气蓬勃、慷慨激昂的青春力量……近日,热播剧《人生之路》用画面唤醒观众对八十年代的情怀。这部央视精品年代剧,改编自路遥成名作《人生》,重点讲述了陕北青年高加林等人的奋斗人生。
这部取材于路遥创作的中篇小说《人生》的电视剧,拍摄于路遥的家乡——榆林市清涧县,这里有着让路遥牵挂不尽的父老乡亲和山山水水。涛涛黄河水、辽阔黄土地、山路弯弯绕……路遥将黄土高坡质朴大气的迷人风光以文字记载,《人生之路》又将其以镜头一一展现。
人生与人生之路
如果说,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展现了西北农村变迁的历程,写的是家族化史诗;那么,他的《人生》写的则是青葱岁月少年转角的“紧要几步”。以赤诚之心拓开人生之路,以初心为舵把握命运抉择——乡村马路上虽然黄沙阵阵,风中飞扬的却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窑洞虽然破旧不堪,未来焕新的却是榆林丰富多彩的文化;《人生之路》演的是八十年代故事,激起的却是当代人的共鸣。
或是美轮美奂的画面,或是高亢嘹亮的信天游,《人生之路》不仅带火了陕北的宝藏小城清涧,让太极圣境景区等更为人称道,也令“人生影视城”定格一代人的岁月芳华和青春记忆。窑洞、磨盘、老树等极具西北地域特色的画面一一呈现,勾勒出了一幅陕北乡村的风情画卷,搭配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信天游,岁月厚重感呼之欲出。
当经典搬上荧幕,势必在与当代青年的碰撞中焕发出新的时代价值。如果说,小说《人生》的经典故事实际由过去的“时代”亲笔写就,电视剧《人生之路》则是后来的“时代”对这一叙事的焕新。在厚重的黄土滋养下,陕北后生“高加林”带着陕北人特有的坚韧、博爱,从大山里走出,诠释“只要少年意气不熄,人人都能走出自己的励志人生路”。
路遥与路遥精神
路遥,陕北的一个文化符号、一张文化名片。在他的作品里,我们总可以读到一份质朴的感动,《人生》亦是如此。自从开始文学创作,他的眼光和笔触就从未离开过清涧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富于几何美感的苍茫高原,到流淌无言的涓涓河水;从天地间一角山边的性情男女,到黄土圆拱门洞下墨守成规的芸芸众生,都无一不让人感受到他对黄土地寄予的无限情感。
路遥,这位从陕北山村走出的大作家,用他饱蘸深情的笔写下许许多多动人的篇章,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故事。奇绝的自然风貌、独特的地域习俗、底蕴深厚的民间文化……在他的作品中,一幕幕烙印年代氛围的场景,定格着属于那代人的珍贵回忆,时隔四十余年,仍能感受到拂面而来的文学气息。
此外,路遥的一生一直承受着体力与精神的双重压迫,即使汗水溶于泪水,他的脚步也从未停歇。其中的一部分原因是黄土地带给了他力量与灵感——从他的作品中,我们不仅可以明显感觉到他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其作品中蕴含的精神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他那“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博大胸怀和精神力量,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榆林与榆林文化
如果说,路遥的创作充满着恋土情结与平民意识,其作品彰显着人文关怀与人性之光,引人深思;那么,陕北这块土地,就是路遥永远的诗意象征,也是他创作灵感和心灵寄托的源泉。透过路遥的作品穿越波澜壮阔的历史脉络,能看到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的羁绊,能看到榆林文化繁荣与发展,亦能看到黄土文化在塞上大地的传承与未来。
榆林,黄土文化的发源地,久负盛名的陕北民间艺术之乡。几千年来,铅华洗尽、大浪淘沙,历经沧桑而风华正盛,恢弘的历史颂歌与绚烂的生命伸张随着时光而延续,汇聚成独特的历史文脉,凝结出丰富多彩的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在这里熠熠生辉,放射出璀璨光芒;名家路遥、柳青等优秀良才,在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
榆林,不仅是陕北文化的重要承载地,也是群众文化的传承地。近年来,榆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成就,文艺精品力作层出不穷,文化遗产传承迈上新台阶——多个文艺作品入围群星奖,更有陕北说书《路遥著书》《五女河上》等作品,实现了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对接,让非遗与受众双向奔赴。
从大漠黄沙中走来的塞上榆林,以边塞文化、长城文化、红色文化等为依托,幻化为古老黄土地上的全新之城,擘画出别具特色的公共文化发展图景。深谙岁月背后的文化风景,榆林的文化是一种发展的潜能,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如今,走在新时代的路上,回看榆林文化,褪去浮华,历尽沧桑,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依旧吸引着我们的目光。
来源:榆林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
原标题:《人文榆林丨《人生之路》,榆林文化繁荣与发展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