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三大目标推动榆林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复制链接]

1#

9月2日,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与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共同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聚焦‘三大目标’奋力推动榆林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中共榆林市委副书记、榆林市人民政府市长李春临出席。

榆林作为革命老区,七十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2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伊始的倍,经济总量跃居中国西部城市经济体第六位、非省会地级市第一位;工业总产值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万元扩大到年的.94亿元,增长了12.4万倍,崛起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人均GDP由改革初期的元提高到年的元;年全市财政总收入是年的2.7万倍,实现了长期依靠国家补贴过日子到每年向中省净贡献多亿元的蜕变。

榆林70年发展历程,李春临将其概括为“四个历史性转变”:一是实现了由农业地区向工业强市的历史性转变,新中国成立以来很长时期,榆林第一产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80年代初期榆林一产仍占GDP比重近60%,随着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榆林累计完成投资多亿元,实施重点项目多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3个,50—亿元项目17个,10—50亿元项目45个。

二是实现了由贫困地区向富裕地区的历史性转变。榆林在很长一个时期被视为“贫穷落后”的典型,随着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以来,榆林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居全省前列,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8.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9.1%,过去三年市本级财政资金投入达20多亿元,位居全省第一,累计减贫12.59万户36.07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74%,8个国定贫困县中5个已经摘帽。

三是实现了由内陆小城向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历史性转变。榆林早期城市形态、城市规模、城市功能持续落后,到年,城市面积仅为2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0万。撤地设市后,榆林城市中心城区框架扩大了三倍多,人口翻了近两番,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市容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截止年,榆林全市公路总里程达30多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公里,居全省第一;铁路总里程达0多公里,年货物外运能力超3亿吨;榆阳机场升级为4D级,年旅客吞吐量突破万人次,居西北支线机场第一。

四是实现了由生态环境恶化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历史性转变。榆林早期是全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十分严重的地区,林木覆盖率只有0.9%,目前,全市林木保存面积、林木覆盖率分别由新中国成立初的60万亩和0.9%提高到现在的万亩和33%,市县两级每年投入财政资金20亿元,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