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绥德郝家桥红土地上的红火日子
TUhjnbcbe - 2025/5/5 8:38:00

正月初十早上,在绥德县张家砭镇郝家桥村的一户院落里,窗格上的剪纸在晨阳的照耀下,格外好看,窑里的灶火吧嗒吧嗒地响。王凤英早早起来涮凉面,随后开着三轮车在村头的广场例行“安营”。

王凤英正向游客售卖凉面

郝家桥村是吕梁山区重点贫困村之一,贫困发生率为30.7%。“以前常年和庄稼打交道,脸晒得黢黑,想出去打工又撂不下老人和娃娃,这几年村里建起了革命纪念馆,来的游客多了,我就摆摊卖起了凉面,一天卖多碗。”王凤英笑着说,现在一年下来有近4万元的收入,很多姐妹“馋”着跟她学手艺。

眼看着王凤英家的光景越过越红火,同村的王彩莲也没闲着,她在承包的温室大棚里采摘西红柿、黄瓜,种植出来的蔬菜因绿色优质成了香饽饽。“幸福都是干出来的,今年我家又承包了一个新的大棚,我们要让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言语间,王彩莲不无自豪。

王彩莲的大棚西红柿喜获丰收

54岁的王彩莲和老伴均患有慢性病,儿女在外务工,家中缺乏劳力,是出了名的贫困户。村里建了集体温室大棚,王彩莲两口子积极承包,想通过种大棚蔬菜脱贫致富。张家砭镇妇联主席周冬梅了解情况后,为他们请来“技术特派员”,指导他们种芝麻小瓜。随着大棚蔬菜产量的增加,周冬梅积极联系城里的学校、超市、企业,帮他们销售。现在,王彩莲家已经脱了贫,住进了新房,一家人乐乐呵呵的。

在绥德县,像王彩莲这样的新型职业女农民不少。为了传承红色基因,绥德县妇联在郝家桥村打造了家风馆,展示了革命先辈的优良家风,评选表彰“好媳妇”“好婆婆”和五好家庭多个,为村里的贫困妇女送去月嫂、家政技能培训,邀请创业女性、巾帼志愿者“现身说法”,激发妇女创业致富的内生动力。

群众参观郝家桥家风馆

“山沟沟里把温棚建,荒山一下变花果园;千年长来万年长,永远不忘共产党……”广场上溜达的84岁老汉马兴业唱到高兴处额头沁出一层细汗。马兴业曾任村里的会计,也是郝家桥革命历史纪念室义务讲解员,在他的记忆中最难忘的一段是:年,刚到任不久的中共绥德地委书记习仲勋就住在他们家,发动群众一起开荒种粮,搞生产自救……

红土地升起红火日子。在决战脱贫攻坚中,郝家桥村形成集现代农业、光伏发电、乡村旅游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多渠道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增收。截至年底,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

郝家桥村的创业妇女们正是榆林巾帼脱贫的典型。榆林市妇联积极发挥团结引领作用,不断探索创新,形成“5+1”(特色产业、基地、资金、家庭工厂、女能人+贫困妇女)的巾帼脱贫模式。“衔接乡村振兴,市妇联将继续紧贴妇女所需所盼,以提高妇女整体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为重点,抓培训、建基地、树典型,让更多的妇女走上创业致富的道路。”榆林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霍凤莲说。

来源:榆林妇女网

1
查看完整版本: 绥德郝家桥红土地上的红火日子